王小波(1952—1997)
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极强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十三届、第十六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编剧奖。
发表于2024-11-21
夜行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高中买的书,彼时曾借阅给班中的友人YJC,而那时自己尚无翻阅兴趣,沉醉在余秋雨等人华美的散文中,尚不懂这一方自由。 大学期间也曾看过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领悟并不深刻,说实话,很多地方还十分不理解,只能说心境还未能“配得上”它。 而这本转眼已被我无情的束之...
评分最喜欢第一篇 绿毛怪人什么的 简直脑洞大开 真真假假 好看! 印象深刻的一篇是超级乐观开朗的小红, 三人之间的友谊~ 唉 想起了小时候 后来生病看得好难过。 好希望成为这样热情善良乐观的女生!
评分早期作品突出男追女,后半部唐传奇改编,突出女追男。不同角度,相同爱。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与《地久天长》才逐步进入正题。 早期作品有些缺“骨”,或说缺少核心。但唐传奇改编弥补了“骨”的不足。作者选的唐传奇材料更适合自己添“翼”。表达了自己所要表达的爱情观。 ...
评分书生路上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和尚,两人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可书生说这柄剑好,和尚就偏偏说不好,书生说路人胆子大,和尚就偏偏说他们胆小,书生说我们迷路了,和尚就偏偏说没迷路,就连马瘸没瘸,和尚也要和书生杠一下,书生说马没瘸,和尚却偏说马瘸了。 总之,就是书生说鸡...
评分高中买的书,彼时曾借阅给班中的友人YJC,而那时自己尚无翻阅兴趣,沉醉在余秋雨等人华美的散文中,尚不懂这一方自由。 大学期间也曾看过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领悟并不深刻,说实话,很多地方还十分不理解,只能说心境还未能“配得上”它。 而这本转眼已被我无情的束之...
图书标签: 王小波 黑色幽默 小说 短篇集 文学 中国 中国当代文学 经典
■王小波早期作品,极有灵气的小说。这部早期之作所显示出来的灵气和奇异品质,即使放到整个当代文学来看,也可以说是无人媲美的。
■自由理性、特立独行、黑色幽默,二十年来王小波的文字像一面猎猎旌旗感召着一代代年轻人,王小波是书店里永不消失的风景!
■王小波版的《故事新编》。小说充满调侃、幽默和机智,颇能代表王小波小说的精髓。
■李银河高度评价:初读小波《夜行记》时的印象,对于其中恣肆淋漓的想象、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都非常喜欢。
李银河亲自校订全稿,修订原序,表达对王小波的欣赏和追念之情。
王蒙、王朔、李敬泽、章诒和、徐则臣、徐浩峰、麦家、冯唐、柴静,诸多文坛名家倾情推荐,致敬王小波。
《夜行记》的天赋就要溢出了,像是稍成戏作就超过了别人十来年苦修,妙就在短小,彪悍。《昆仑奴》也有这种天真烂漫自由自在的美好,和《寻找无双》一样,古今交织的写法如梦似幻。但真正耐看的,感觉下了功夫的,大概还是《舅舅情人》,篇末女孩掩映在那片有点悚然的绿里面的意向,功力了得。《红线盗盒》与《红拂夜奔》,或许是同一个内核不同变奏。后者真的放飞自我,放在今天说,或许就是《物语》系列那样的轻小说了,你看,他们打杀只消一瞬,全靠嘴炮与心情制胜。
评分再三读,还是喜欢。每篇都好,而且居然一篇比一篇好。前言里李银河写,一位有志于写作的朋友读了《夜行记》,后来就再也不写小说而改营他业了。这澎湃恣意的天赋,的确是可以让别的写作者望而却步甚至绝望的。
评分读过方知王小波的才华所在~他的文字无拘无束,喜欢这样自由的文字。
评分读过方知王小波的才华所在~他的文字无拘无束,喜欢这样自由的文字。
评分现在看不到这样的语言/对话/叙事逻辑了。
夜行记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