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客座教授。1965年生人,1998年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费孝通教授。2002-2004年,先后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SE)以及荷兰莱顿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曾兼任《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执行主编。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先后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代表性著作有《权力与公正——乡土社会的纠纷解决与权*多元》《否定的逻辑——反思中国乡村社会研究》《文化的表达——人类学的视野》等。
刘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格。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田野工作方法,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各类课题。2013-2014年赴宾夕法尼亚大学访学,在费城公立学校开展田野工作。已出版专著3部,编著5部,在《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教育学刊》等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并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刊物全文转载。
发表于2024-11-07
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人类学 互联网 传播学 赵旭东 社会学 文化研究 网络生活 2017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的悄然登场深度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国社会中自媒体通讯方式的普及以及随之而有的一种文化书写的新形式——微信民族志的出现使原有文化秩序中时空意义发生转变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以研究异文化为己任的人类学学科自身的成长、转型与发展。在此种情境之下,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三届):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学术研讨会也就应运而生。与会学者从微信民族志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微信、网络、自媒体研究的新进展;“写文化”与微信民族志;自媒体传播中的热点话题与文化研究;自媒体与民族志传播方式的新变化;微信民族志线上与线下的互动;扶贫与自媒体发展;自媒体、微信民族志与田野工作等议题切入,探讨自媒体时代下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以及人类学在此背景下的学科发展问题。此论文集便是此次会议的成果之一。
在微信读书上相关推荐看到的书,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80%的文章比较垃圾,但谈到送礼和社区模型的两篇文章非常好。参考书目提到了几本比较感兴趣的书做拓展阅读:《礼物的流动》《北冥有鱼》《互联网心理学》《数码人类学》《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
评分这是一本论文集,里面有些论文不免给人提供一种新的视野和思考。当然这本书也在一个崭新的视角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虚拟民族志。
评分在微信读书上相关推荐看到的书,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80%的文章比较垃圾,但谈到送礼和社区模型的两篇文章非常好。参考书目提到了几本比较感兴趣的书做拓展阅读:《礼物的流动》《北冥有鱼》《互联网心理学》《数码人类学》《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
评分日后有需要“网络民族志”或许可以回头翻翻看,在方法论上应该有值得借鉴和参考的地方...其中收录一些论文压根和微信社群没关系...还有一些压根和民族志也没关系...
评分不懂这个名字。
微信民族志、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生产与文化实践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