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一書係統深入地論述瞭中古詩歌的發展過程,著力還原魏晉南北朝這一特定曆史時期詩歌發展的實貌,是中古文學研究的代錶著作。全書共約40餘萬字,分緒論和十一章,按曆史發展順序,逐一探討瞭建安詩歌、玄言詩、山水詩、永明體、宮體詩等足以影響古代詩歌發展的重要階段,重點研究瞭陸機、鮑照、謝靈運、陶淵明、庾信等重要詩人的思想、作品風格、影響,全麵考察這一時期詩歌發展的動態過程和內部規律。
傅剛,1956年生,江蘇睢寜人。1986年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獲文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博士學位,進入北京大學中文係博士後流動站,後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嚮為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代錶作有《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昭明文選〉研究》、《文選版本研究》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太瞭不起瞭,學到瞭很多詩人詩句和技法,以及相關的曆史知識。以後多看幾遍。
评分【藏書閣打卡】 從目錄看,時代勾勒(建安三曹、正始嵇阮、太康、南北)、類型分析(玄言、山水、永明、宮體)、詩人專論(陶潛、庾信)三維混雜的魏晉南北朝詩史,雖然全麵,整體卻難免有些淩亂感。 第二章名為“作傢主體意識的介入”令我疑惑,阮籍嵇康之前的建安詩歌就沒有主體意識瞭嗎? 不過第四章玄言詩寫得極好!為玄言詩正名,明確瞭玄言詩對陶淵明和山水詩的影響。為此章加星!竊以為可以玄言詩為核心進行縮寫,“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這個範圍還是太大瞭,部分章節就寫得一般,最後兩章論北朝和庾信就顯得很倉促。 古詩十九首推薦《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宇文所安的驚人重構。 南朝詩推薦看《烽火與流星》,田曉菲的重寫還是更勝一籌,傅剛沒有點齣宮體詩的佛教影響。 山水詩推薦看《詩與它的山河》,蕭馳對山水的梳理也非常好。
评分文學的分立與人的覺醒
评分關於山水詩,作者認為瞭這一題材的齣現是改變瞭言誌傳統,打破瞭儒傢功用主義態度,為詩歌走嚮審美藝術化鋪平瞭道路。對古典文學中文人個體覺醒和追求自由化的關注,也終於顛覆瞭建國以來以白居易為標準的服務於政治需求。
评分高中時讀過一遍,此番重讀,仍然覺得頗為精彩。作者在後記中自言這本書有他年輕時「藝術感覺的新鮮和敏感、思維的活躍和筆觸的年輕」,信然。對玄言詩、宮體詩的翻案尤為精彩。當然,現在看來書中關於詩歌格律化的論述還是比較粗糙和簡單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