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著者简介

李晓红,1982年生,2001-2013年就读于中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历史学博士后证书,2013年7月起就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体学、南北朝文学与历史文化,在《文学遗产》、《学术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电子书 图书目录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02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喜欢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电子书 的读者还喜欢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电子书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李晓红
出品人:
页数:29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5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247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魏晋南北朝  古典文学  文学研究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著  中古史  李晓红  文学  文体学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描述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一书系统探讨南朝雅乐歌辞、永明体、绝句体、七言诗等代表性文体之新变现象。全书交叉运用文学、历史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南朝学风与士族文化的考察,对乐府“以数立言”的体式创新与九言诗之兴、永明声律审美的继古与开新、绝句诗确立的文化语境、《柏梁诗》作为七言诗体始篇的地位确立与南朝新兴文士的自我士大夫化等论题做出富有新意的研讨,展示出中国文学体式从汉魏风骨走向盛唐气象的内在脉络。

南北朝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文、史、儒、玄、佛、道等各门均有新变代雄,其中诗文体式之新变尤为显著。本书第一章探讨南朝雅乐歌辞的文体新变,以宋、齐、梁三朝祀五帝歌辞的体式变化为考察线索;第二章讨论促成汉语诗歌从自然协韵之古诗发展至讲究平仄粘对之近体诗的声律审美实践;第三章讨论此期五言四句体的发展及其所反映的绝句文体观念;第四章探讨梁代文士标举《柏梁台联句》为七言诗始篇的背景及其对七律兴起的影响。结语剖析南朝文体新变与学术文化的走向,认为文士自觉的新变追求和实践,是“知识至上”的南朝学风形成的重要动力。南朝文体新变所表现出文化取向与创新精神,是其时学术文化创造极为活跃的重要原因,为隋唐文化开放的盛世到来奠定了基调。全书在多学科视野中考察南朝的文体新变现象与其时学术文化的内在互动,准确、深刻地揭示此期史籍所言“诗体甚新变”“属文好为新变”的表现形式与深层内涵,有助读者认识古代文化价值系统的阶段性演变机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用户评价

评分

扫过目录,有待细读

评分

陈寅恪理论在文体研究中的成功实践。第一章最好,其余部分多少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作者已经注意到了士族群体在文体问题的关注和实践中之诸问题,也注意到了文体作为一种载体表现士族身份认同的问题,但终究嫌为不够清晰。这一点不如林晓光。

评分

写的好,读的很痛快,而且这是作者的出站报告为底。第一章最好,第二章次之,第三章、第四章略有不足,部分地方不同意。附录苏小小是本科论文,就不说啥了。卞彬一篇是仇鹿鸣、徐冲等人之嗅味。可谓“嘤其鸣矣,友声得矣。”

评分

前人关注南朝文体新变,主要站在寒士地位上升的角度,本书则站在世族传承的角度。主要还是关注诗歌文体的问题,大多发表过,很有启发。

评分

前人关注南朝文体新变,主要站在寒士地位上升的角度,本书则站在世族传承的角度。主要还是关注诗歌文体的问题,大多发表过,很有启发。

文体新变与南朝学术文化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