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历史博士生导师。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代表性学术成果,专著有《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与吕诗佳合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13年)。
发表于2025-01-22
营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建筑史 考古 建筑 城市规划 城市史 历史 中国 考古学
如果有人说,多数人是“右撇子”这件事对中国传统聚落主导元素的组织和聚落的景观格局产生过关键性的影响,恐怕你会觉得是信口开河。
可事实确实如此!故事当然要从原始社会说起……
在姜寨,“大房子”应该是举行各种祭祀活动的主场,燔烧是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手段——燔烧薪柴是古代祭天之礼,“帝”的本义就是积柴燔烧以祭祀上方的神灵——火塘是中国传统的祭祀活动中的关键性要素。”而这竟与后来西方森佩尔的建筑四要素之一——火塘的理论,不谋而合。
随着供品尺寸变大,考虑到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也随着对上帝或者天的祭祀最终成为最高规格的祭祀活动,需要燔烧大尺寸的祭品的祭天活动最终搬出明堂势在必然。在明堂之外进行的祭天仪式选择了体量崇隆的坛祭的方式——天坛的祭祀形式源来已久……
“考古发掘表明,当时殷人的首都并非人口高度聚集、建设地段紧密联属的统一建设地段,而是由一系列独立的族邑和手工作坊区松散地拼合而成京畿地带。”王都周围的族邑稀疏区的尺寸竟然与农耕人员在指定时间内返回聚落相对密集区从而参加防御有关……
拨开重重时空界限,带您寻根华夏文明景观秩序的营造……
本书通过探讨东汉以前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区聚落主导元素的设置与城池构形规则,明堂、宗庙、社祀等中国传统聚落主导元素的产生与变迁,都城或京畿地区的人口聚集与防御组织,不同时段都城空间与轴线构成的主要特征等,揭示相应时期国家的权力结构及权力重心的转变在聚落设施、空间、形态上的表达,试图勾勒相应时期地域乃至国家景观秩序的基本特征,并力图形成一个相对连续的、立体的聚落景观变迁史框架。
#从社会结构到城市结构,以不可观察之事来研究可观察之物
评分#从社会结构到城市结构,以不可观察之事来研究可观察之物
评分从大房子说起,寻找古代聚落规制的原型,从考古学及古籍中寻找联系与规矩,能得到一些启发。
评分从大房子说起,寻找古代聚落规制的原型,从考古学及古籍中寻找联系与规矩,能得到一些启发。
评分#从社会结构到城市结构,以不可观察之事来研究可观察之物
营国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