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曼·鲁西迪Sir Salman Rushdie爵士:1947年6月19日出生于印度孟买,中文名又译为萨尔曼·拉什迪,十四岁移居英国读书。其作品风格往往被归类为魔幻写实主义,作品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
萨尔曼·鲁西迪爵士,印度裔英国作家,因1988年出版的小说《撒旦诗篇》引起极大争议。萨尔曼本人从小不信仰宗教,被其父视为伊斯兰教的“逆子”。祖父是一位乌尔都语诗人,父亲则是剑桥大学商业系的毕业生。14岁时,他被送到英国的格拉比学校读书。1964年他的父亲搬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居住。那时候正值印巴战争,鲁西迪继续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求学,攻读历史。 复杂的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注定了他对“历史”、“政治”、“流亡”、“移民”、“混杂”、“文化翻译”、“边缘写作”等问题的热切关注。1981年,文学天赋不同凡响的他凭借第二部小说《午夜之子》获得了当年英国文坛最高奖项“布克奖”,却因作品触怒了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而被印度当局禁止在国内发行。此后,其小说《羞耻》又因中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以及著名的布托家族,而导致该书不仅在巴基斯坦遭禁,他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诽谤罪。
1988年,鲁西迪的小说《撒旦诗篇》(英文版)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于作者本人也是毁誉参半。
故事源于一个传说,撒旦在伊斯兰教圣典《古兰经》中加入自己的诗文。当天使透露有些经文有问题时,老先知穆罕默德就删除了那些有问题的经文。小说中,主人公吉百利和萨拉丁两人从一场空难事故中奇迹般幸存,并且获得了神圣和邪恶的力量。作品描写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穿插了对伊斯兰教和穆罕默德的不敬内容。伊斯兰教基要主义者领袖抨击它为渎神之作。
1989年2月14日,伊朗原宗教及政治领袖阿亚图拉.鲁霍拉赫.霍梅尼宣布判处鲁西迪死刑,并号召教徒对其采取暗杀行动。3月3日,英国首相和外交大臣发表讲话,对《撒旦诗篇》伤害穆斯林的宗教感情表示理解,并要求伊朗撤销对鲁西迪生命的威胁。3月7日,伊朗政府正式宣布与英断交。后鲁西迪向穆斯林世界公开表示道歉。
鲁西迪潜藏多年,过着有警方保护的“地下生活”,每年的保护费高达160万美元。1998年,伊朗政府宣布不会支持对他的死刑判决后,鲁西迪重新获得自由。
It's 20 years since Iran's religious leader Ayatollah Khomeini pronounced a death sentence on Salman Rushdie for 'insulting' Islam with his novel The Satanic Verses. The repercussions were profound - and are still being felt. Andrew Anthony traces the cours...
评分移民三雄中最欣赏鲁西迪,但若拿鲁西迪与布尔加科夫一较高下,很好奇鲁氏会否产生既瑜何亮般的自叹弗如 鲁氏的艺术成就已达到了大多数当代文学大家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撒旦诗篇》也在鲁氏的创作序列中数一数二,但在布尔加科夫面前,《撒旦诗篇》终究只是对《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拙劣模仿 鲁西迪的确是文学大师,而布尔加科夫是凌驾于大师之上的神
评分可怜了拉什迪
评分原因大家都懂
评分政治、宗教、文化……一起的都可以被消解,唯独剩下的只有文字背后的激情。
评分某教也太敏感了吧,并没有太多渎神的描绘呀,我特么的还尝试过女上位呢,是不是也该下地狱?更多是站在移民角度而非宗教立场去创作,不知道怎么刺激到领袖大人了。故事似懂非懂,基督教认为穆罕默德所谓天启其实是来自撒旦,古兰经实为撒旦所传,可能光是书名就足够招来杀身之祸了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