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振超,1973年生,河南正阳人,109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牛业于河南人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考入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师从邬大光教授,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2006年毕业,获教育学博上学位。现供职于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辛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发表于2025-01-28
建国后50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变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教育
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了人文精神大讨论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两大思潮。这两大思潮的产生,一方面昭示着中国人文学科的危机,另一方面也是知识分子重建人文学科的理性思考与实践努力。在我国,目前对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人文学科方法论的思辨性研究、人文精神传统的观念性研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与融合的教育学研究。本书在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两个视角考察了1949~1998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演变历程,期望通过对这一历史的深入挖掘和理解,发现人文学科的根本特性,从而获得对当前和未来中国人文学科发展的敏锐把握和有益洞察。
通过对中国大学人文学科建国后50年演变史的考察,本书认为它走过了一个“缩减一沉沦一新生一深化”的道路。具体来说,建国后17年是人文学科的缩减期,文革10年是其沉沦期,经过20世纪70年代末的启动,80年代是其新生期,到了90年代其内部走向分化,这种分化又促使它深入发展。这一 “事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文学科担负着两重使命:人文教育的基地和民族之魂的传承。前者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来表现,是人文学科之“形” ;后者主要通过人文学科的学术形态来实现,是人文学科之“质”。前者突出表现了人文学科对意识形态的适应性,后者表现出人文学科还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在实践中,人文学科的教育形态和学术形态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在我国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强调人文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重塑人文学者的超越情怀,无疑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理性选择和重要使命。
建国后50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变革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