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振超,1973年生,河南正陽人,1095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牛業於河南人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3年考入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師從鄔大光教授,學習和研究高等教育學,2006年畢業,獲教育學博上學位。現供職於鄭州大學教育學院。辛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民辦高等教育、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史。發錶相關學術論文多篇。
20世紀90年代中國學術界和教育界産生瞭人文精神大討論和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兩大思潮。這兩大思潮的産生,一方麵昭示著中國人文學科的危機,另一方麵也是知識分子重建人文學科的理性思考與實踐努力。在我國,目前對人文學科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於三個方麵:人文學科方法論的思辨性研究、人文精神傳統的觀念性研究、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分離與融閤的教育學研究。本書在認識論研究的基礎上,從人文學科的教育形態和學術形態兩個視角考察瞭1949~1998年中國大學人文學科的演變曆程,期望通過對這一曆史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發現人文學科的根本特性,從而獲得對當前和未來中國人文學科發展的敏銳把握和有益洞察。
通過對中國大學人文學科建國後50年演變史的考察,本書認為它走過瞭一個“縮減一沉淪一新生一深化”的道路。具體來說,建國後17年是人文學科的縮減期,文革10年是其沉淪期,經過20世紀70年代末的啓動,80年代是其新生期,到瞭90年代其內部走嚮分化,這種分化又促使它深入發展。這一 “事實”深刻地揭示瞭人文學科擔負著兩重使命:人文教育的基地和民族之魂的傳承。前者主要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形態來錶現,是人文學科之“形” ;後者主要通過人文學科的學術形態來實現,是人文學科之“質”。前者突齣錶現瞭人文學科對意識形態的適應性,後者錶現齣人文學科還有超越意識形態的一麵。在實踐中,人文學科的教育形態和學術形態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體兩麵。在我國改革深入發展的今天,強調人文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重塑人文學者的超越情懷,無疑是當代中國知識分子應有的理性選擇和重要使命。
發表於2025-01-15
建國後50年中國大學人文學科的變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教育
建國後50年中國大學人文學科的變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