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Paul Bahn 古物研究會會員,《考古學》雜誌(紐約)的特約編輯。翻譯和編著過多本考古學方麵的著作,同時還擔任電視颱考古節目的主持人。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序 言

梁白泉

馬剋思在講到一般意識形態和德國哲學時說:“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曆史可以從兩方麵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說到曆史,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人類自身的曆史。

什麼是我們自身的曆史?一般將其理解為以文字記錄的曆史文獻。可是,無論中外,自古以來就有人對此持懷疑的態度。

“疑”字多義。《詩·大雅·桑柔》:“靡所止疑”,毛傳“疑,定也”;《儀禮·士相見禮》:“凡燕見於君,必辨君之南麵,若不得,則正方不疑君”,注“疑,度也”;《逸周書·王佩解》:“時至而疑”,注“疑,猶豫不果也”;《說文解字》:“疑,惑也”,“惑,亂也”;宋《廣韻》:“疑,恐也”、“不定也”。

《後漢書·桓譚傳》:“數從劉歆,揚雄辨析疑異”;《曹褒傳》:“互生疑異,筆不得下”;《鄭玄傳》:“聞玄善算,乃召見於樓上,玄因從質諸疑義”;陶淵明《移居》中的名句:“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南宋硃熹在《近思錄·緻知》中指齣:“學者先要會疑”;近代鬍適也提到,“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

在西方,17世紀的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認為以懷疑方法可以找到不容置疑的真理,對“懷疑論”(skepticism)的影響很大。

曆史是什麼?從認識論齣發,當今的史學傢如詹京斯(Keith Jenkins, 1943— )等,大力鼓吹“後現代”(postmodern)史學。後現代史學傢的觀點有:曆史是“一門科學或一門藝術”,“曆史可說是一種語言的虛構物”,“其內容為杜撰的與發現的參半”。人們因而要問:曆史在多大的程度上是可信的呢?

今天,我們曆史學的工作者習慣於把曆史學的組成分為三個基本部分:一是曆史文獻,如我們的《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等等;二是民族學(ethnology)、民族誌(ethnography),特彆是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等西方殖民國傢在世界各地調查、記錄下來的那些原始土著居民的現狀和知識,如摩爾根(L.H.Morgan, 1818—1881)的《古代社會》等等;三是18世紀中葉以來因發掘意大利龐貝古城、埃及陵墓、美索不達米亞和小亞細亞遺址而建立起來的考古學,其中著作很多,舉不勝舉,例如柴爾德(V.G.Childe, 1892—1957)的《青銅時代》、《工具發展小史》等等。

關於曆史文獻,人們大多深信不疑。因為列強侵略,西方思潮湧入,學者反躬自省,對古文獻的價值産生懷疑。近代梁啓超指齣:《二十四史》不過是一部“帝王傢譜”,是帝王傢族的“相斫書”。上世紀30年代,以鬍適、顧頡剛、錢玄同等學者為首的“古史辨派”曾對我們的古史全麵質疑。馮友蘭又提齣“信古、疑古、釋古”三階段的曆史劃分。

西方16世紀啓濛思想傢、懷疑論研究者濛田(Michel de Montaigne, 1533—1592)告誡人們,不要“知之最少,信之彌篤”。

剋羅齊(B. Croce, 1866—1952)指齣“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意思是說一切曆史都必須從當代齣發,曆史總是後人或彆人的論述,隻反映瞭後人或彆人的曆史觀。

英國古典學者、曆史學傢伯裏(J. B. Bury, 1861—1927)提齣瞭嚴厲而苛刻的要求:“曆史是一種科學——一點不多也一點不少。”

於是詹京斯在他的《曆史的再思考》一書中感嘆“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知道過去。”

民族學記錄的原始民族或處於母係或父係社會,或處於奴隸製或農奴製社會。民族學傢說:他們或多或少地證明瞭今天先進民族曾經經曆過的曆史階段。但這隻是推測,隻是可能,隻是“例子”,而不是“證據”。列寜(V. Lenin, 1870—1924)說過:“例子不是證據”,例子隻是類似的可資比較的東西,證據是事物的全體或局部。

看來,隻有考古學,由於遺址、遺跡、遺物的直觀性,具體性,原生性和生態性,纔能比較好地幫助我們認識“曆史”。考古學並非萬能。第一,由於自然、人為的原因,先人的遺存已經大量消失,僅存者難以展示他們生存的全貌;第二,它需要多學科的專傢參與進來,共同認識和解讀;第三,正如我們認識、解讀古代文獻一樣,存在著類似“六經注我”還是“我注六經”的問題,做到完全的客觀和準確仍是非常睏難的。

我國的考古學從西方輸入,百年來成果輝煌,證明瞭我們的古史基本可信,我們仍然需要繼續引進西方的成果。

本書作者保羅·巴恩(Paul Bahn)是英國著名考古學傢、翻譯傢和考古節目主持人,1979年獲劍橋大學考古學博士學位,發錶論著四百多篇,齣版專著八部,其中部分被列入大學考古專業的參考書目。他善於把高深、艱澀的學術概念用通俗、活潑、有趣的文字錶達齣來。他說:“如果考古學不能給人們帶來快樂,那它就一錢不值。”在今天這個繁忙喧囂的社會中,這非常符閤讀者的需要。不少諾貝爾奬的獲得者都強調學習要盡量與興趣相結閤,且要持之以恒。本書為你打開瞭一扇古老的門,請你不要輕易將此門關上。

希望本書的閱讀過程能夠給你帶來快樂!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5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讀完之後覺得,對考古學的興趣提高瞭,對考古學傢能夠給予社會的貢獻樂觀瞭。大眾讀物的確實通俗易懂,印象深刻。入門佳品。  

評分

談到考古學或考古學傢,我們首先想到的,恐怕還是遺址發掘現場,小心翼翼的專業人士在慢慢清理灰塵,測量各式各樣的古物遺存,其中可能還有屍骸,再然後,他們迴到自己那間窄小、封閉的書房或辦公室,與世隔絕地進行研究。類似的想象,在流行文化中比較普遍,再加上很少有考古...  

評分

1、我們從曆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從曆史中吸取教訓。 2、文物與情境割裂開來,使大量信息缺失。 3、文物交易使文物流失,收藏傢就是真正的竊賊。 4、考古的客觀性是無法達到的,不存在解釋過去或進行研究的獨一無二的或正確無誤的方法。 5、考古學傢中的某些人...  

評分

書中譯注有助讀者理解原文及相關背景;解說有助瞭解原文插圖的幽默之處,譯者應記一功。但整體而言,譯文水準飄忽,還是讀原文吧。 閱讀時察見「有趣翻譯現象」數則,茲列如下: (一)扉頁介紹瞭作者、序言作者,唯欠譯者,翻遍全書亦無介紹譯者的篇幅,甚奇。 (二)譯文...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英國]保羅·巴恩
出品人:
頁數:108
譯者:覃方明
出版時間:2008-01
價格:1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4704489
叢書系列:牛津通識讀本

圖書標籤: 考古  牛津通識讀本  考古學  曆史  科普  牛津通識  英國  通識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簡單有趣。

評分

補刀。“我們從曆史中吸取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不從曆史中吸取教訓”,哈哈哈哈

評分

不吸取教訓哦~~~

評分

#t# 一個考古學傢對考古學的審視,常有自嘲口吻。插圖有意思。 #聽書 #kindle

評分

沒什麼太大意思

考古學的過去與未來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