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建隆元年
一、苦心經營的“被皇帝”
1.高調造勢
2.低調密謀
3.煞費苦心
二、齣人意料的賞與罰
1.有過卻賞
2.有功卻罰
3.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
三、衝動、隱忍皆有度
1.雷霆手段
2.雨露之恩
四、非常時期的“誠信牌”
1. 誠信可平內
2. 誠信可禦外
五、謊言的三個境界
1. 初級境界之唯上
2. 中級境界之精密
3.最高境界之得眾
第二章、建隆二年
一、仁德之君不好當
1.長遠目光
2.重在人心
二、一笑泯恩仇
1.往日情仇
2.今朝喜憂
3.進退有據
三、良苦用心
1.英雄母親
2.駁雜真相
四、治國奇策
1.平亂良方
2.推己及人
第三章、建隆三年
一、讓利與爭利
1.小利不棄
2.大利不取
二、小事中的大節
1.嚴守規矩
2.時或糊塗
第四章、乾德元年
一、一個謊言平兩湖
1.韆載良機
2.藉道奇謀
二、趙匡胤坐殿
1.用心公正
2.非常手段
3.冷血多情
三、曆代名將排排坐
1.驅逐白起
2.名節可貴
四、“祖製都是擦腳布 ”
1.無規矩不成方圓
2.遇矛盾不妨從權
第五章、乾德二年
一、西川無男兒
1.荒唐君臣
2.平蜀良策
第六章、乾德三年
一、狂妄的勝利者
1.驕兵禍國
2.無奈變亂
3.落魄歸來
二、孟昶之死
1.尷尬局麵
2.死亡之謎
3.賢明孟母
第七章、乾德四年
一、竇儀難封
1.副相人選
2.禍從口齣
3.帝王心術
4、艱難抉擇
二、趙匡胤尚儉
1.尚儉以垂範
2.讀史以明哲
一、鞦後不算帳
1.小懲大誡
2.不賞即罰
二、忠心要錶
1.攻城不如跳水
2.刺字鬧齣笑話
三、 趙普跋扈
1.馮瓚大纔
2.交通大罪
四、多麵李煜
1.文弱李煜,因何為君
2.有心振作,無力迴天
五、太祖事佛
第九章、開寶元年
一、不念舊惡
1.舊怨心仇
2.赦過責功
二、社稷之臣
1.鼎鐺有耳
2.小鬼難纏
三、韆載良機
1.間諜外交
2.兄弟之亂
3.彆樣心思
第十章、開寶二年
一、喜憂參半
1.漢遼亂局
2.君臣較量
3.寬仁景宗
二、功敗垂成
1.捷報頻傳
2.主動退卻
3.弱敵之策
三、非我,不能也
1.幾道調令
2.靈州之變
第十一章、開寶三年
一、可貴的信任
1.君臣重相知
2.真心換真心
3.惡人也難棄
二、群魔亂舞
1.閹宦禍國
2.女巫弄權
3.群賢隕落
三、小醜劉鋹
1.眾叛親離
2.無恥君王
第十二章、開寶四年
一、趙普謀利
1.剛強宰相
2.跋扈遭忌
二、純厚中丞
1.溫和為人
2.不與黨爭
三、恩威之間
1.雨露之恩
2.冰火相間
3.雷霆手段
第十三章、開寶五年
一、昭輔問策
1.燙手山芋
3.脫睏良策
二、崇矩被貶
1.當代季布
2.將相聯姻
第十四章、開寶六年
一、多遜之興
1.媚上得位
2.投機求利
二、姚、雷事件
1.叫闆宰相
2.狀告趙普
3.撲朔真相
三、忠實走狗
1.趙宋忠臣
2.黨爭輸傢
第十五章、開寶七年
一、史珪博訪
1.越誣告越升官
2.幸福時光遠去
二、深刻機心
1.十年磨劍
2.一戰成名
三、精心備戰
1.師齣有名
2.精心擇帥
3.聯盟吳越
第十六章、開寶八年
一、艱難一戰
1.仁肇奇謀
2.奸佞誤國
3.天不佑唐
二、名將風采
1.武將不愛錢
2.仁德平南唐
3.謙遜享美名
第十七章、開寶九年
一、遷都之變
1.萬世之利
2.隱藏機心
3.即位隱憂
二、危機四伏
1.安撫諸弟
2.乘馬風波
3.錯判形勢
三、太祖之死
1.燭影斧聲
2.雪夜奪宮
3.迷離真相
--------------------------------------------------------------------------------------------------
試讀
一、仁德之君不好當
在儒傢的觀念中,王道和霸道是相對的。以仁義得天下者為行王道,以武力得天下者為行霸道。行霸道者,百姓畏懼而不服從,行王道者,百姓自然歸附。隻是,曆代君王多數推行的是霸道,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王道難行,仁德之君不好當。
1.長遠目光
趙匡胤幾乎兵不血刃革瞭後周的命,之後一年時間基本上平定原後周領地。於是,在建隆二年,趙匡胤開始抽齣手來,行安撫百姓之善政。
趙匡胤詔告天下,從此之後,嚴禁官員百姓在二月到九月“采捕彈射”。二月到九月正是鳥獸蟲魚生長繁殖之期,禁止捕殺符閤自然規律,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當然,趙匡胤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要維護自然資源,而是在藉此告訴天下萬民,朕對鳥獸都能有好生之德,何況是對天下萬民!
汴梁城內外駐紮禁軍十多萬,加上汴梁本身就有上百萬百姓,於是,各種物資的運輸工作就顯得不可或缺。趙匡胤下令,疏通五丈渠。趙匡胤還是比較幸運,當初,周世宗時期為瞭緩解京城運輸壓力,調動數十萬民夫開鑿瞭五丈渠,結果,幾年之後後周亡國瞭,趙匡胤白撿瞭一個便宜,坐享其成。不過,幾年下來,河道堵塞嚴重,疏通還是必須的,即便如此,還是要調動數韆民夫。趙匡胤告訴臣下:“煩民奉己之事,朕必不為也。開導溝洫以濟京邑,蓋不猶已耳。”麻煩百姓來滿足我個人,這樣的事情我是一定不會做的。現在疏通河渠主要是為瞭幫助京城,不得已而為之啊。一句話中,體現瞭趙匡胤濃濃的愛民情懷。
五代以來,戰亂頻繁,老百姓要不就被抓壯丁,要不就逃亡山區。趙匡胤下令百姓迴到傢鄉,種田墾荒。為瞭快速改善老百姓吃飯穿衣的問題,朝廷下令全國各鄉村大力開展種樹活動。詔令規定,國傢將全縣百姓按照田産土地分成五等,第一等百姓需要種樹一百棵,之後每一等遞減二十棵。所種樹桑樹和棗樹各半。同時規定,無論男女,隻要年滿十七周歲,每人必須種韭菜,菜地麵積寬一點五米,長十五米。如果傢中沒有水井,鄰居必須幫忙鑿井。各級官員春鞦兩季必須巡查落實情況,等到官員任期滿瞭,上級進行考核的時候,要重點查看種樹種韭菜的落實情況。
看來,趙匡胤對如何改善戰亂之後百姓的生活還是下瞭一番心思。種桑樹可以養蠶,養蠶則有衣穿,可以賣錢,可以貼補傢中。棗樹成長期比較短,一二年就可以吃棗子,荒年時可以充飢。至於韭菜,也是割瞭一茬還會長一茬,可以長期食用。並且,趙匡胤也明白,要想將朝廷的一些善政真正落到實處,必須將其與官員考核掛鈎起來。於是,不幾年功夫,大宋的那些荒山就變綠瞭,老百姓也勉強可以過活瞭。
當然,棗子吃多瞭容易拉稀,要想保證百姓的生活,還是必須靠種田。
趙匡胤對抓好農業花瞭更多的心思。
五代戰亂頻繁,對各行各業,尤其是農村的傷害極大。有的人傢在戰亂當中全部死瞭,可在官府的賦稅名冊上依然還有。而有的人傢趁著戰亂兼並瞭大量土地,卻是按照幾十年前擁有土地的田畝數上交國傢賦稅。趙匡胤認為,要搞好農業,首先就必須重新丈量各縣各戶土地情況。早在周世宗時期,全國就開展過丈量土地的行動,可一些官員為瞭迎閤朝廷,在下麵丈量的時候過分嚴苛,百姓怨言太大,結果不瞭瞭之。趙匡胤認為,一項重要的政策能否落實,關鍵是要選派好的官員。趙匡胤下令有關部門,精心挑選一些德行齣眾,有為官經驗的官員分派到各地丈量土地。
可是,就算是趙匡胤如此三令五申,精心部署,丈量土地工作還是齣現瞭不少問題。
2.重在人心
以往,一些不法官員可以依靠混亂的田畝數目從中漁利,現在朝廷要清查土地瞭,他們就想齣瞭彆的法子。在按照新的規定繳納糧食的時候,許多官員要求百姓交的糧食必須滿齣鬥來,私下裏又將滿滿一鬥米颳平,將多處的部分貪汙。很快,這一生財門路在各地流行開來。各地節度使紛紛委派親信下到州縣搜颳糧食,在如此瞎搞的節度使之中,最為貪婪的就是天雄軍節度使符彥卿。當有關部門把這件事情告訴給趙匡胤的時候,趙匡胤很生氣,可又不好處罰符彥卿,畢竟此人是軍中宿將,又是弟弟趙光義的嶽父。於是,趙匡胤派人從國庫拉瞭一車糧食送給符彥卿。趙匡胤派使者傳達口諭,符彥卿不是喜歡糧食嗎?朕親自賞賜給你糧食韆斤,拜托不要貪汙百姓的糧食瞭。符彥卿又羞又愧。
為瞭保證丈量工作不受到地方官員的乾擾,趙匡胤又下令,節度使和州縣官員不得乾涉丈量土地工作。
一個問題解決瞭,新的問題又齣來瞭。
給事中常淮奉命到大名府地區丈量土地,在丈量土地的過程中,縣令程迪和一些地主豪紳相互勾結,送給常淮不少禮物,希望常淮高抬貴手,隱瞞一些土地情況。常淮自認為自己是朝廷給事中,可以經常齣入皇宮,是皇帝的身邊人,就收下賄賂,隱瞞瞭數萬畝沒有登記。可沒想到當地有個百姓名叫郭贄,不忿括田使常淮官商勾結,對行賄的豪紳處處包庇,對普通百姓卻嚴格盤查.郭贄悄悄來到京城,在皇宮門前告狀。趙匡胤聽聞是有關丈量土地事情,特地召見,並下令將給事中常淮和縣令程迪先控製起來,由鄰縣縣令重新進行丈量,發現果然存在隱瞞不報的問題。趙匡胤大怒,下令將常淮官貶兩級,縣令程迪打闆子後流放海島。
為此,趙匡胤下令,丈量田畝,事關社稷,任何人都不可以弄虛作假。天下臣民隻要是有關丈量田畝事情,都可以上京投訴。消息一傳開,商河縣百姓上京告狀,商河縣縣令李瑤收受豪紳賄賂,括田使申文緯知情不舉,官官相護。趙匡胤立刻命人核查,果然屬實。趙匡胤下令,將商河縣縣令李瑤亂棍打死,將括田使申文緯罷官為民。
看到皇帝竟然有如此決心,許多官員纔明白過來,這個新皇帝與以往不同,沒那麼好糊弄瞭。
趙匡胤一方麵打壓那些貪官汙吏,發現一個懲處一個,另一方麵大力提拔一些關愛百姓,有真纔實學的官員齣任重要崗位。建隆二年的正月,淮南地區在戰亂之後許多百姓衣食無著,地方官員稟奏朝廷,趙匡胤下詔開倉賑濟。戶部郎中瀋義倫齣使吳越國還朝,途徑揚州,看到災民遍野,許多人餓死道旁的現象,很是痛心。瀋義倫認為,去年攻破李重進,奪取瞭李重進積攢多年的上百萬石糧食,不如現在把這些糧食貸給貧苦百姓,等鞦收之後再讓百姓歸還。有官員反對,說這百萬石糧食乃是軍糧,國傢儲備以防危難情況。現在藉貸給百姓,恐怕多數百姓會連糧種也吃掉,鞦天無糧可還,那時候誰來擔這個責任?趙匡胤一聽有理,治理國傢要愛護百姓不假,可投入總要講究迴報,也不能讓百萬石糧食打瞭水漂。不想瀋義倫說:“國傢方行仁政,自宜感召和氣,立緻豐稔,寜復尤水旱耶?”瀋義倫很精明,也沒說誰負責,這樣的事情除瞭皇帝,誰也負不起這個責任。可是,隻要皇帝推行仁政,必然感召上天,自然會五榖豐登,自然不用擔心水災旱災,自然百姓也會如期歸還糧食。趙匡胤聽後大喜,下詔開倉藉貸,對提齣建議的瀋義倫也青眼有加,不齣幾年,瀋義倫就進入中書省,成為趙匡胤的得力助手。
二、一笑泯恩仇
有句話說得好:“身處低位時,把自己當人;身處高位時,把彆人當人。”當一個人身處逆境,沒有能力懲罰仇敵,此時的寬容不過是空有形勢,做做樣子而已。可當大權在握,可以隨意操縱他人生死時依然寬容對方,就非常難得瞭。
建隆二年三月,趙匡胤步行到明德門參加觀禮,觀禮之後,趙匡胤帶領群臣參加宴會。
參加此次宴會的,都是大宋朝威震一方的風雲人物。諸如朝中宰臣範質、王溥,皇帝心腹趙普、陶榖、盧多遜等人。不過,在這場宴會中,他們都是配角,宴會的主角是一些常年在外手握重兵的節度使。趙匡胤特意把他們召集起來,喝喝酒,聯絡聯絡感情。
多數節度使都是趙匡胤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將領,參加宴會自然是樂在其中,可有幾位節度使本是後周重臣,一沒有參加陳橋兵變,二和新君沒有什麼特彆交情,心中多少有些惴惴不安。其中,心情最忐忑的當屬鳳翔節度使王彥超。
1.往日情仇
王彥超本是後周悍將,當初後周太祖郭威打江山的時候,王彥超和符彥卿立功最多。周世宗時期在徵討南唐的戰役中,更是屢立戰功,取得壽州大捷。周世宗對這位名震三軍的悍將多有忌憚,在病重之時,將王彥超調任為鳳翔節度使,使其遠離朝廷。周恭帝即位之後,秉承世宗遺詔,加封王彥超為檢校太師、西北緣邊副都部署,讓王彥超擔任後周西綫防務副總指揮,晉封王彥超以示恩寵。當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政權的時候,王彥超一來對周恭帝沒有什麼感情,二來也沒有什麼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野心,更主要的是部下軍隊根本沒有能力和天下精銳之禁軍抗衡。於是,和多數在外的節度使一樣,王彥超選擇瞭沉默。
如果王彥超和趙匡胤之間隻是如此關係,王彥超參加宴會也不必緊張。畢竟,在外節度使多數都和趙匡胤關係平平,趙匡胤要安撫大多數節度使,自然也不能虧待瞭他王彥超。
要命的一點是,趙匡胤和王彥超不但沒有交情,反而有一段不快的往事。
還是在後漢時代,王彥超當時擔任復州刺史,趙匡胤前往投靠。趙匡胤年輕時候有一段輾轉各地,漂泊在外的浪子生涯。在外鬍鬧瞭幾年之後,趙匡胤想要從軍,建立一番功業,於是找到瞭王彥超。這王彥超和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乃是同事加好友,兩人同在嶽州為官時,彼此相知,兩傢常有往來。趙匡胤覺得有父親這層關係,投靠王叔叔絕對沒有問題。不想王彥超見瞭趙匡胤之後,對趙匡胤極為冷淡,吩咐下人端齣十貫錢(約三韆塊)送給趙匡胤。趙匡胤自然大怒,年少氣盛的趙匡胤自詡豪俠勇武,本應該是人見人愛,不想這王叔叔竟然如此鄙視他,把他當作一個打鞦風的瞭。趙匡胤憤然離開復州,轉而前往隨州參軍。隨州刺史董京本一聽是禁軍指揮使趙大人的公子,即刻錄取,委以重任。
那王彥超為什麼不收留趙匡胤呢?曆史上的王彥超是一個治軍嚴謹,關愛軍士的名將,而趙匡胤年少無行,做得都是一些鬥雞走狗、風花雪月的事情。王彥超怎麼會看得起這樣的趙匡胤。
不想數年不見,被王彥超看扁的趙匡胤在追隨周世宗柴榮之後風生水起,十餘年下來,就從普通一兵混成瞭禁軍最高長官,並建立瞭大宋王朝。
此時,趙匡胤宴請王彥超,可謂宴無好宴,王彥超心中怎麼會不緊張。
2.今朝喜憂
酒過三巡,正當諸位官員都喝得開心的時候,趙匡胤忽然臉色一沉,看著王彥超說:“卿曩在復州,朕往依卿,卿何不納我?”此時距離復州見麵,一晃已經十多年.可見麵後趙匡胤所說第一句話就是詢問緣由,可見在趙匡胤對當初自己被拒之辱,從未忘懷。
大傢一聽皇帝臉色凝重,言語尖銳,不覺停下酒杯,滿堂的目光都盯著王彥超。
幸好王彥超早有準備,此前得到皇帝召喚入京的消息,王彥超就在盤算如何應對纔能讓自己脫難。王彥超連忙起身,走到道中下跪叩頭,說:“當時臣一刺史耳,勺水豈可容神龍乎。使臣納陛下,陛下安有今日!”王彥超一句話中,既為自己當初看扁趙匡胤開脫,又吹捧瞭趙匡胤乃是真龍天子,自己一個小小的復州刺史,一勺子水怎麼能夠容納神龍呢?更高明的在後頭,王彥超說,正是因為自己拒納趙匡胤,趙匡胤纔有機會另投他處,結果建立大宋王朝。原來,他王彥超不但不是藐視君上的罪臣,反倒是促成趙匡胤稱帝的大功臣。
王彥超的話說得很漂亮,趙匡胤一聽哈哈大笑,此事就此作罷。
宴會散去,王彥超迴到府邸,心中還是七上八下。趙匡胤是不是真的原諒瞭自己呢?世人都說趙官傢為人寬厚,可對他人或許能夠,對得罪過他的王彥超呢?第二天一大早,王彥超派兒子將自己的請罪錶章送上中書省,宣稱自己在傢中等候朝廷發落。王彥超這招很高明,昨晚趙匡胤笑是笑瞭,可是盤桓心中十多年的屈辱怎麼能夠在一夜之間消除瞭。王彥超在傢待罪,就是嚮趙匡胤低頭,以前拒絕是我的不對,現在懇請皇帝降罪,我絕不推脫。王彥超的坦率讓趙匡胤有些感動,於是派齣宦官前往王彥超府邸傳達口諭。趙匡胤說:“瀋湎於酒,何以為人?朕或因宴會至醉,經宿未嘗不悔也。”趙匡胤的話說得很含蓄,隻是說酒喝多瞭誤事,我有的時候宴會一時開心,喝多瞭酒說多瞭話,酒醒之後經常後悔啊。趙匡胤是藉此告訴王彥超,你就當我是酒後醉話,不必介懷瞭。
王彥超聽瞭口諭之後,終於放下心來。趙匡胤果然是仁厚之君,一笑泯恩仇。正因如此,數年之後,當趙匡胤麵對睏難的時候,王彥超挺身而齣,解其疑難。
3.進退有據
王彥超離開京城,迴到鳳翔,繼續擔任鳳翔節度使,一晃到瞭開寶二年。王彥超在鳳翔乾得很不錯,朝廷推行的各項製度,比如丈量田畝,挑選精銳充實禁軍,王彥超都不打摺扣的完成,在朝中軍中百姓之中,王彥超的口碑都很不錯。
開寶二年,趙匡胤再一次把在外的多位節度使召集京城,開瞭第二次會。如果說第一次會還是一個安撫的大會,提醒諸位節度使要安分守己就可以保有富貴,這第二次會議,卻是一個奪權的大會,趙匡胤打算在這次會後,將這些地方諸侯一次性罷黜。
趙匡胤在禦花園宴請節度使,酒喝的差不多瞭,趙匡胤放下酒杯,仿佛很隨意的說:“卿等皆國傢宿舊,久臨劇鎮,王事鞅掌,非朕所以優賢之意也。”趙匡胤錶麵的意思是說,你們這些人都是國傢的元老重臣,在外擔任節度使多年,政務繁忙,實在太辛苦瞭,我不忍心讓你們如此辛苦啊。趙匡胤真正的意思卻是說,你們節度使也當瞭這麼多年瞭,威風瞭這麼多年,也該放權瞭吧。在數年之前,趙匡胤已經杯酒釋兵權,讓石守信、等大將放棄節度使職務,趙匡胤對待參與陳橋兵變的心腹尚且不放心,更不要說這些後周的舊臣瞭。經過近十年的經營,大宋王朝已經鐵桶一般穩固,誰也掀不起什麼風浪瞭。
諸位節度使都是明白人,自然聽齣瞭皇帝的言外之意。可是,誰有甘心放棄權柄,拋棄富貴呢?之前趙匡胤對待石守信等人已有成例,確實給瞭無數錢財,可是相比金銀財寶,權力更加誘人!於是,安遠節度使武行德、護國節度使郭從義、定國節度使白重贊、保大節度使楊廷璋在皇帝趙匡胤麵前大談自己如何英武,戰功如何瞭得,對大宋功業如何,搞得趙匡胤鬱悶不已。在趙匡胤看來,解除節度使兵權並非針對哪個個人,而是有利於大宋社稷的重大國策,絕對要推行到底,可是,麵對眼前這些多已經白發蒼蒼,一身功業的老將軍,要強行罷黜又有些說不過去。這可怎麼辦好呢?
此時,王彥超走上前來,說:“臣本無勛勞,久冒榮寵,今已衰朽,乞骸骨,歸邱園,臣之願也。”王彥超說自己本來就沒有什麼功勞,卻常年得到皇帝的恩寵,擔任要職。現在年紀已經一大把瞭,身體不行瞭,請求準許退休。王彥超當時不過是五十來歲,正當盛年,卻說自己已經衰朽,明顯是在迎閤宋太祖。
趙匡胤一聽大喜,總算有人站齣來支持自己,並且支持自己的還是戰功赫赫的王彥超。諸位節度使一看王彥超當場反水,站到皇帝那邊去瞭,都傻眼瞭。論戰功論名望,王彥超隻在諸人之上,不在諸人之下。趙匡胤一看局勢不錯,馬上發話:“前朝異世事,安足論,彥超言是也。”一看皇帝錶態瞭,盧多遜、陶榖等人紛紛附和,武行德、郭從義隻能退下。
第二天,朝廷頒布詔令,免去武行德、王彥超等人的節度使職務,將一眾人等調任京師,武行德任太子太傅,徒留一個虛職,王彥超擔任右金吾衛上將軍,掌管皇帝禁衛。
那些被罷黜的節度使們難免牢騷滿腹,可王彥超卻處之泰然。
一晃十多年過去瞭,到瞭太平興國八年的時候,王彥超已經六十九歲瞭。王彥超很早就有心辭官,隻是若在宋太宗即位之初就辭官,難免讓宋太宗疑心,在太宗心中,王彥超還算是宋太祖的人馬。此時,太宗皇帝即位已經八個年頭,皇位穩固,應該無礙。為瞭保險,王彥超還特意詢問知交好友李昉、宋白善:“人言七十緻仕,齣何書?”官員七十歲就退休,這個規定齣自《禮記》,李昉、宋白善自然明白。隻是春鞦時期雖然有此規定,可曆代絕少施行。二人將情況告訴王彥超,王彥超堅持辭官,並囑托翰林學士宋白善幫助自己草擬辭官報告。宋白善是皇帝的親隨秘書,自然明白宋太宗的喜好。錶章呈上之後,宋太宗也就同意王彥超辭官瞭。
於是,在太平興國八年的七月,王彥超以太子太師的身份光榮退休。退休之後為瞭遠離朝廷風波,王彥超帶領全族老小,不遠數韆裏前往義烏定居,最後就死在義烏。
如此王彥超,堪稱智者!
當王彥超退休的消息傳開後,有個八十多歲的韆牛衛上將軍吳虔裕告訴朋友說:“我縱僵僕殿陛下,斷不學王彥超七十便緻仕。”確實,在多數人看來,權力誘人,自然要乾到老死纔罷休,退休之後門可羅雀的寂寞,沒有幾個人可以忍受!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