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克劳德·卡里耶尔 Jean-Claude Carrière,1931年9月出生于法国奥尔河畔科隆比埃,小说家、剧作家、演员、导演。与他合作的导演有路易斯·布努埃尔、米洛斯·福尔曼、菲利浦·考夫曼、彼得·布鲁克等,主要编剧作品有《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白日美人》《铁皮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又译《布拉格之恋》)等。
2015年获得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发表于2024-12-23
乌托邦年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毫无疑问,这是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惊喜的一本读库小册子。 这本书是以一位电影编剧和导演的视角,对1968年-1969年做的一个横切面。卡里耶尔,一名亲历者,冷静的旁观者,或者说,置身事外的参与者,似乎更能将我们带到那个传说中的乌托邦年代。战后秩序已然重建,对立的的意识...
评分 评分巴黎左岸的索邦附近,书店里纪念出版物卷帙浩繁,印刷纸页是“咖啡桌式”的光亮浮华;咖啡馆里坐满啜饮黑咖啡的游荡者,大部分都是美国游客;当地艺术片院线的繁荣,以帕索里尼、安东尼奥尼、贝托鲁奇为代表,可他们都是老一代“舒适区”艺术家,不带任何“危险”的激进色彩…...
评分真不敢想象20世纪末、21世纪初西方各个国家的领导者会在这样一种文化废墟里长大,就像克劳德写的,“乌托邦不过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幻象”,一点也不可信,但那个年代的人却将生命交出去,一任身体和灵魂在空幻的天际载浮载沉。今天我们这一代回头去看,乌托邦的年代更像女孩破处...
评分从纽约,到巴黎,到布拉格,再到纽约,完美的从现象到概念,从细节到宏观,详细的描述了那个年代,乌托邦的各种形式和发展。字里行间,既有对集权的鞭笞,又有对五月花嬉皮的分析,既有对布拉格之春的同情,又有巴黎的无序和无目的,最终又回到纽约,从五月花到毒品、性、女权...
图书标签: 历史 社会学 纪实 文化史 法国 让-克劳德·卡里耶尔 读库 读库小册子
1968年早春。所有人都信了:无须更多努力,世界即将改变。
花儿。铺路石。坦克。
1968至1969年间,让-克劳德·卡里耶尔作为剧作家的工作恰巧令他近距离接触到三座处于时代旋涡中的城市:纽约、巴黎、布拉格——接着又是纽约。
他与工作伙伴游荡在不同国家,亲眼见证了 乌托 邦之风如何刮起。他们只想写一段小故事,却被大故事撵着走。
“这两年光阴不同凡响,如今或被人鄙弃或被人捧上神坛,而我则尽量编织自己的记忆。透过回忆的迷雾,我想起许多东西:呼喊、拒绝、逃避、毒品、梦想,还有据说是自由的性,以及宣称近在眼前的新世界。”
比另一个版本要好太多,四星给内容,一星给翻译。非常生动有趣又不乏哲思,尽管这种哲思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种老调重谈。虽然多知道了几个段子,但对这几次事件的了解也没增加更多。很明显作者多少是个保守主义,或许他对五月风暴最大的好感就在于它没有目标,看过不少人说虽然五月风暴明面上失败了,但是在隐秘的背后,它的影响无所不在,改变了太多太多,可具体怎么改变又显得含糊不清。读的时候为了方便笔记,找来了老版,翻译差别非常大。新版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简洁,也更富有感染力。读来十分畅快,旧版有一个好处就是稍微加了一些注释。从内容来看,二者依据的版本也应当不同,新版翻译可能根据的法文的较新版本,内容比旧版有所增加。最后默默吐槽一下,关于电影的译名,豆瓣一下不是很难吧?
评分2018年读书037。纽约、巴黎(还有戛纳)、布拉格,三个主要地点,我最关注布拉格的部分,纽约涉及的音乐、性、毒品,在其他文化史类著述中,多少有了些积累,再听卡里耶尔的“阐述”,更像是一次确认。而捷克斯洛伐克,彼时的新浪潮,那里的电影人,生活在怎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那些“症状”——往往以笑话、笑谈的形式,形成坚韧的反抗系统,永远看不腻。但无论来自这场追逐乌托邦的飞奔发生在哪里,50年过去了,以人的寿命而言,是到了清点遗产的时刻了。最后,力荐布努埃尔和卡里耶尔合作的[银河],相比于布氏其它更有名作品,这部其实更为独特,也可以说这本书的“风眼”,对读对看,当别有体味。
评分1968年,有三件大事被载入历史:美国的嬉皮士运动、法国的五月风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而命运让三十七岁的法国编剧卡里耶尔把三件事都撞上了。只是什么样的运气啊,几乎就是命运的玩笑了。作者既不是爱凑热闹的人,也不是全世界到处跑的记者,他想要的不过是安静而专注地工作而已。
评分比另一个版本要好太多,四星给内容,一星给翻译。非常生动有趣又不乏哲思,尽管这种哲思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种老调重谈。虽然多知道了几个段子,但对这几次事件的了解也没增加更多。很明显作者多少是个保守主义,或许他对五月风暴最大的好感就在于它没有目标,看过不少人说虽然五月风暴明面上失败了,但是在隐秘的背后,它的影响无所不在,改变了太多太多,可具体怎么改变又显得含糊不清。读的时候为了方便笔记,找来了老版,翻译差别非常大。新版的语言更加准确、生动、简洁,也更富有感染力。读来十分畅快,旧版有一个好处就是稍微加了一些注释。从内容来看,二者依据的版本也应当不同,新版翻译可能根据的法文的较新版本,内容比旧版有所增加。最后默默吐槽一下,关于电影的译名,豆瓣一下不是很难吧?
评分动人之处不在于乌托邦的时代巨手的拨弄是如何翻云覆雨,而在于从细节处彰显出的人与事的魅力,这个写出了《白日美人》《铁皮鼓》等名作的剧作家,对自己的作品也充满了疑惑(有意思的是,作者因为《白日美人》而受女权主义者之邀目睹了一次色情电影的拍摄),在各种主义我方唱罢你方登台的此消彼长的大变革时代潮流中,关于乌托邦的盲目梦想永远都只能处在朝着理想腹地挺进的过程中,最终也会瓦解于“范式的终结”,变成“指甲污黑”的流浪汉,被错待、被遗失,在倦怠中低语如喧嚣街道上隐没无声的吉他声不被听到,却迟迟不肯消失。
乌托邦年代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