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的抉择

游牧者的抉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明珂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 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出版者: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王明珂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8-6-30
价格:5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50683
丛书系列:王明珂作品集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历史 
  • 王明珂 
  • 民族史 
  • 历史学 
  • 边疆 
  • 中国历史 
  • 秦汉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

☆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国的互动 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名家评论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荣新江

尽管历史事件,或者所谓“史实”并非不重要,但这本书中的“反思性研究”,却无意针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与其因果关系的安排”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正由于这样高远的立意,本书才会写得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姚大力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非常佩服,值得再读! 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历史表象与本相的提出,眼前一亮。基于地理环境以及经济生态来解释游牧部族的抉择,很有效的切入点。既有宏观的鸟瞰,也不乏极有意思的的微观的东西,比如游牧者畜产构成、羌人取父名母姓的命名,乌桓奇特的嫁娶方式。整体看,写匈奴很...  

评分

建武五年是东汉的第五个年头,关东刚刚平定,陇右、西蜀尚未征讨,这一年对于天下,仍然是干戈扰攘的一年,但是对住在河西走廊边境上的人们,这一年跟往年没什么不同,八月初的时候,张掖郡居延都尉府治下的甲渠候官署,发生了一件小事。 八月八日,客居此地、名字叫做让的平民...  

评分

本书副标题,中文与英文并不一致,我觉得英文名更准确,更点透题意,直译即:北方游牧部族与华夏帝国的首次遭遇。遭遇包涵撞击、冲突、交锋、交流甚至融合等互动性意蕴。 首次遭遇的时代,是汉朝。这也就是中文名为“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之原因,因为它隐含了首次遭遇...  

评分

评分

蒙古草原的历史,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往往由历代游牧民与汉地农耕社会之间围绕 着“长城内外”这根轴线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所组成。如果想把这样的一般印象推进到 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层面,则至少可以由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照主题分别切入讨论。一是 自东向西拉长我们考察的地域...  

用户评价

评分

独家签名本在当当有售

评分

内容4星,社科-2星。用的纸还不如卫生纸,越来越骚。

评分

读到对北方民族的不同之处的分析,就想到儿时对汉满蒙回藏这个概念的天真启蒙。那也是根植在内心对地缘政治深厚兴趣的爱的芽。

评分

人类学,理论性的东西在所难免,死了不少脑细胞。作者打破了游牧生活及经济代表同类经济生产与生活方式这一惯性思维,本书以三类典型游牧民族为例,解析了因何匈奴为“国家”,西羌为“部落”,鲜卑则由“部落联盟”走向集权制国家,三种形态的要因,作者认为这一现象取决于其辅助性经济,颇有说服力。通过阅读本书相信对史书记载中游牧民族一些习俗及中原政权关系会有更透彻的了解,最后一章融合了作者许多经典观点,如秦汉华夏帝国经魏晋转变为隋唐中原王朝,祖先记忆也由黄帝之裔变为炎黄子孙,长城边缘地带对于游牧民族分裂产生的影响等等。

评分

先横后纵,沉稳精准地全方位绘制了游牧民族生活全貌,仅是浅读几段就大开眼界略知其所以然。后面纵向讲各民族因为个人兴趣读起来较为艰涩。因为读史对北亚史的空白产生好奇读到此书,虽然并非我本来想看的时期,但依然收获颇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