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澤良昭
歷任上智大學特任教授、亞洲人纔培育中心所長、吳哥遺跡國際調查團團長、上智大學校長。專攻東南亞史及柬埔寨碑刻學。二○○一年在吳哥遺跡群附近的班迭喀蒂寺挖掘齣二百七十四座佛像,為考古重要發現。二○一七年,因畢生緻力於修復吳哥遺跡的功績,獲得具有亞洲諾貝 爾獎之稱的「拉濛.麥格塞塞獎」(Ramon Magsaysay Award)。著有《古代柬埔寨史研究》(圖書刊行會,1982)、《吳哥窟:巨大伽藍與文明之謎》(講談社,1996)、《來自吳哥的訊息》(山川,2002)、《吳哥諸王的故事》(NHK,2005)等書。
審訂、導讀者簡介
鄭永常
成功大學歷史係退休教授、東南亞史專傢,香港新亞研究所榮譽教授。專長中越關係史、明史、東南亞史。著有《漢文文學在安南的興替》、《來自海洋的挑戰:明代海貿政策演變研究》、《明清東亞舟師祕本:耶魯航海圖研究》等。
譯者簡介:
林佩欣
颱灣師範大學歷史學係博士,曾任一橋大學經濟研究所客員研究員。研究主題為近代颱灣史、統計調查史、人口調查史、主計製度等,校譯多篇學術論文。現為颱北大學歷史學係兼任助理教授、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
東南亞型的歷史是以「森林、水田及海」為基礎,
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
深耕吳哥研究五十年的學者,
從佛像與碑文考古中解讀齣繁榮與衰退的訊號,
呈現東南亞夾在「中印」之間,
吸納並消化、非線性發展的多文明世界。
常見的東南亞史,多採取國別史和民族史的視角,而缺乏通觀該區域的文化或文明的著作,也更多聚焦在歐洲人進入東南亞之後的歷史。甚至,「東南亞」一詞也是歐洲人的發明。
那麼,古代的東南亞史是什麼樣貌?對於沒有留下文獻的文明,如何從遺跡建構齣偉大王朝的歷史?而作為一個夾在印度和中國兩大古文明之間的區域,東南亞型的文明是什麼?而我們又該如何認識?
一八六六年,在首度對吳哥遺址進行科學調查的法國考察團中,一位考古學傢後來迴想初次見到吳哥窟時的情景,讚嘆道是「超越最壯麗的夢境的存在」。
本書作者從一九六○年代開始進入柬埔寨吳哥遺址的現場從事考古調查,親手「觸摸」歷史,並將其對吳哥王朝史的建構,透過考古和人類學「通觀」東南亞型的多樣性歷史文化及文明特質,濃縮在本書當中。
東南亞地區存在著多樣的文化、人種、語言、宗教、社會組織,甚至政治體製,這是它多元文明的外在錶現。不過在氣候風土、生活型態與文化的核心精神上仍具有一緻性。東南亞型的歷史是以「森林、水田及海」為基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長篇生活故事,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豐富自身傳統,不以時間為主軸的文化史。
■東南亞史並非「直線進步發展」的歷史,而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新舊並陳,豐富自身內涵的歷史。
東南亞的歷史不是像古代、中世、近世、近代的直線性「伴隨進步和發展的歷史」,而是一部自我成長的歷史,精神文化的深化史。它並非一般認知的歷史發展模式:即隨著持續改變、剋服各種睏難後帶來進步、革新的過程;而是不以時間為主軸的文化史,一部與自然環境共生的長篇生活故事。
東南亞受惠於自然環境的恩澤,保持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並選擇性地接受瞭印度和中國的思考與技術,當作文化或製度的拼布,補強瞭在地既有的文化核心,開發齣自身獨特的文化。
但是,雖然東南亞作為海上交易的中繼地,自古以來具有眾多人群往來的開放性,一邊積極地接受從外部來的文化,並以自己的方式改造、融閤,卻沒有積極地嚮其他外部世界傳送東南亞的政治、社會、文化的獨特性。這也是為何東南亞始終很難被周邊地區或國傢熟悉的原因。
■跟隨作者的文字腳步進入吳哥遺址,從近代吳哥的發現史開始,建立關於吳哥王朝的完整知識!
散布麵積廣達六百公頃的吳哥遺跡群,含有超過一百個以上的世界遺產。在吳哥王朝鼎盛的十二世紀,都城人口成長至五十萬人,已發展齣大規模的集約灌溉農業。究竟,蓋瞭吳哥窟的人是誰?又為何而蓋?
麵對著曾如此興盛的帝國,現今我們能掌握的文獻史料卻意外地稀少。當時柬埔寨使用一種椰葉製成的稱為「貝葉」的紙記錄文字,但是因為不易保存,經過戰爭及蟲害後已盡數佚失。
本書透過對遺址的碑刻文、以及中國文獻記錄(例如周達觀)的研究,從吳哥在近代被「發現」的故事開始,對以往令人陌生的吳哥王朝的歷史,從政治、經濟、宗教、建築、美術等等各方麵,建構齣瞭豐富且立體的樣貌。
■吳哥王朝為何滅亡、並將雄偉的都城遺留在雨林之中?透過佛像與遺跡的發掘,重新修正吳哥失落文明的真相。
曾如此繁華的都城,為何會滅亡呢?最初發現這些巨大寺廟的人,對此有著眾多的猜想。時至今日,歷經一百年的發掘與探索,我們對於吳哥王朝的理解,已有瞭長足的進步。
關於吳哥王朝邁嚮衰亡的說法,長期以來皆以「法國遠東學院」學者們的看法為定見,認為在闍耶跋摩七世(1181-1219)以後,因為屢次內戰再加上大型寺院的工程造成龐大負擔,使得之後國力逐漸轉衰。最終於一四三一年吳哥都城被阿瑜陀耶攻陷,王朝滅亡。此即「建寺衰亡說」。
不過,作者在二○○一年時挖掘齣多達二百七十四座佛像,修正瞭此說。這些佛像證明瞭十三世紀中葉時吳哥王朝頒布的廢佛令,能被徹底執行,錶示王的統治威信和日常政治充分地發揮功能。再加上周達觀於《真臘風土記》中的記載,絲毫不見社會的疲弊,反而呈現無比繁盛的景象。因此王朝應是從十四世紀後半纔齣現衰落的徵兆,至於原因仍眾說紛紜。
■現在對於「東南亞」的概念,是如何逐漸形成的?亞洲國傢該如何看待現今的「東南亞」?東南亞諸國又該走嚮何方?
「東南亞」一詞的齣現,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從近代以來,東南亞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被認知為「東南亞」,而是被冠以所屬殖民國傢的名稱,例如荷屬東印度、法屬越南。「東南亞史」原本也是「殖民地學」的一部分。
在印度與中國的陰影下,東南亞一邊被視為「外印度」,一邊則是與「華南」相接。至一九五○年代東南亞諸國獨立,對自身的自然、社會及文化展開調查和研究後,既不屬於印度也不屬於中國,獨立的特定地區「東南亞」的姿態纔逐漸為人所知。脫殖民地化的東南亞,於二十世紀後期朝嚮建設民族國傢努力,發展國民經濟。
如今,經歷過全球化的衝擊,已運行數百年的地方傳統社會麵臨崩壞的危機,被納入世界經濟體係的東南亞,很難在遵行傳統歷史發展的路線。一九六○年代成立的跨國組織「東南亞國協」(ASEAN)未來的發展值得關注。
■吳哥王朝──政教閤一、水陸並進的帝國
◎政教閤一
吳哥王朝基本上是以王(跋摩)為中心的君主製政體。但是王的權力並不強勢,有相當程度依靠婆羅門集團(國師)的宗教權威支持。故此,建築巨大寺廟,也是一種政教閤一、鞏固王權的必要手段。
◎以農立國
吳哥是以集約稻作農業為立國基礎的國傢。他們修築蓄水池(巴萊),開鑿運河,一方麵藉由水網和海外通商,另一方麵也藉此進行灌溉,化沼地為良田。
◎受印度影響的文化
吳哥王朝受印度文化的影響很深。不隻上層通用的文字主要是梵文,就連宗教、法律等各方麵,也都受到印度的影響。吳哥人崇拜印度神祇梵天(四麵佛),為之修建宏偉的寺廟,但上座部佛教也有很強的勢力,並且一直流傳至今日的柬埔寨。
◎吳哥王朝的法律製度
法律主要是用來處理土地所有權的糾紛。王底下設有審判官,負責處理較大的訴訟事務,一般的糾紛則由地方的郡長村長等來解決;如有遇到重大事件時,王本人也會親自進行聽訟。
◎吳哥王朝的建設
在吳哥王朝的建設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王道」與「巴萊」。「王道」是以首都為中心,嚮四麵八方延伸的快速道路;「巴萊」則是修築在要城或是寺廟周圍,用以儲水的巨大蓄水池。無論王道或是巴萊,都需要龐大的人力來興建維持,由此可知,吳哥在當時已經擁有瞭高度密集的人口,以及強大的動員能力。
發表於2024-11-24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對吳哥王朝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吳雨霏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吳哥窟》,後來得知此處原在東南亞,以浮雕聞名於世。石澤良昭這本《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恰好也提到瞭吳哥窟以及它背後那個瑰麗的王朝,即吳哥王朝。看瞭此係列的其他基本書,或者東方,或者西方,均是什麼帝國什...
評分對吳哥王朝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吳雨霏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吳哥窟》,後來得知此處原在東南亞,以浮雕聞名於世。石澤良昭這本《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恰好也提到瞭吳哥窟以及它背後那個瑰麗的王朝,即吳哥王朝。看瞭此係列的其他基本書,或者東方,或者西方,均是什麼帝國什...
評分對吳哥王朝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吳雨霏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吳哥窟》,後來得知此處原在東南亞,以浮雕聞名於世。石澤良昭這本《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恰好也提到瞭吳哥窟以及它背後那個瑰麗的王朝,即吳哥王朝。看瞭此係列的其他基本書,或者東方,或者西方,均是什麼帝國什...
評分對吳哥王朝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吳雨霏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吳哥窟》,後來得知此處原在東南亞,以浮雕聞名於世。石澤良昭這本《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恰好也提到瞭吳哥窟以及它背後那個瑰麗的王朝,即吳哥王朝。看瞭此係列的其他基本書,或者東方,或者西方,均是什麼帝國什...
評分對吳哥王朝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吳雨霏有一首歌,名字叫做《吳哥窟》,後來得知此處原在東南亞,以浮雕聞名於世。石澤良昭這本《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恰好也提到瞭吳哥窟以及它背後那個瑰麗的王朝,即吳哥王朝。看瞭此係列的其他基本書,或者東方,或者西方,均是什麼帝國什...
圖書標籤: 東南亞 曆史 柬埔寨 東南亞史 颱版 @颱版 2018 馬來西亞
和預想的不同,沒那麼“全球史”,算是一種較厚的“讀物”吧。寫得詳細點的主要就是吳哥與柬埔寨。
評分說是東南亞,主要講吳哥,其中大部分還是講吳哥窟。不如去看國傢地理的專題。講談社這一套興亡世界史的主題和內容比那套中國史飄忽多瞭。
評分11/6 臺大圖書館 02-21 東南亞史由於民族複雜文化多元等原因研究的難度一直都很大,戰後又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至今沒有找到很好的東南亞史論述著作。本書敘述東南亞整體的歷史隻有第一章,剩下都是作者自己研究的「吳哥史」,把名字換一下會更好。 但不得不說作者在吳哥的研究真的下瞭功夫,第四章使用大量碑文史料給人眼前一亮,就是「進村找廟,進廟找碑」,加強田野尋找資料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提到儲水池「巴萊」我怎麼記得好像日本NHK紀錄片有拍過相關內容,實際看起來更加壯觀。 歷史敘述其實還好,看完整本被吳哥王的名字搞混理解不輕,九章從東南亞史看吳哥史注意到瞭東南亞歷史的整體性,十一章話題很有趣,找到日本的「祇園精捨圖」來進行分析和日本的關係,果然是日本學者的最愛。 脫離政治觀念這本就比大清帝國好讀多瞭。
評分本書除頭尾兩章簡述東南亞曆史流變及現代價值以外,確切應被稱之為吳哥王朝史通論,相對於迦太基的曆史而言,吳哥作為丘陵地帶的一個佛教山國,有良好的城市育成環境,佛教治國又有良好的管理架構,文化昌隆,又有很好的文字體係育成,産生瞭大量的碑文題記,即便缺乏係統性的傳世史料流芳百世,但是足夠多的齣土文獻,仍然為後世研究其曆史、政治架構提供瞭豐富地材料,加上完整的佛寺與城市建築遺跡,也適閤曆史學者去重塑吳哥的光輝。即便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但是吳哥王國實際統治區域有限,故而當世界曆史的浪潮推進之後,受到瞭泰國人和英法兩國的擠壓,最終消亡。
評分從印度汲取的是宗教文化精神文明,中國齣現的大多是商人,基本體現瞭中印兩個文化體係在古代東南亞的影響力,從柬埔寨到占婆再到馬來半島,文化宗教的輸齣方嚮因該是生産力發達程度由高到低吧.本書研究介紹柬埔寨基本都是從碑文著手,那麼就是要懂梵語和高棉語,國內大學的東南亞學教授不知道會不會這些語言呢?如果不會那就是看法國人的漢語譯本研究成果瞭?闍耶跋摩八世廢佛推崇印度教,是否說明替他賣力的就是印度教徒,所以是一個階級對立問題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