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辰生,江苏武进人,1922 年出生于北京,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1946 年在上海任郑振铎业务秘书,1949 年随郑振铎到北京,历任文化部文物局业务秘书,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文物处副处长、研究室主任、秘书长,国家文物局顾问等,1995 年离休。他是《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的主要执笔人,主编有《中国大百科全书• 文物卷》,并在该卷“前言”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文物的定义。现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姚远,北京大学博士,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著有《城市的自觉》等。
发表于2025-02-08
谢辰生口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回忆录 考古 文物 口述史 谢辰生 |国史| 历史学 历史
谢辰生口述:新中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纪事
谢辰生 口述 姚远 撰写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8-4
ISBN:9787108061031 定价:59.00元
本书是我国文物事业重大决策的见证者和当事人——谢辰生的口述历史。其中,既有对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决策过程的回顾,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本书全面记载了谢辰生数十载在我国文物工作关键岗位的亲身经历:在20 世纪50 年代,起草文化部建议国务院保护北京城墙和西安城墙的报告;在1967 年,不顾安危上书中央,执笔起草中共中央保护文物图书的文件;在改革年代,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抵制“以文物养文物”思潮;21 世纪以来,面对房地产开发浪潮,在古城存废的历史关头,他更是与“推土机”进行抗争,全力加速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
谢老是那种真诚的老党员,有时候甚至会显得有点“迂”,但恰也正是这种“迂”,使谢老六十余年来顶住从左到右的各派压力,一次又一次把自郑振铎那里传承而来的文物工作以“保护为主”的信条坚持到底。谢老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在文保工作上,后三十年或许前三十年造成的损失更大。具体来看,本书批评的紫阳真人、任仲夷、孙轶青、张德勤等人似乎俱是改革派,而邓力群、康生、李先念等倒是在文保方面有着相当正面的贡献。个中原因,颇值玩味。【前日购于三里屯三联书店,一读竟不能罢手】
评分谢老为文物保护事业奉献了一生,呕心沥血,实在伟大,也太不容易了。同时为近年仓促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文物破坏感到十分痛心。文物保护应该是民族的使命,大家都应该重视,应该加强法律力度,扩大教育范围,让文物保护意识普及到每一个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从而造福子孙后代。向谢老致敬!!!
评分1.觉得自己上学期的“文物法规”和“文化遗产”两门课白学了。 2.专家学者再怎么呼吁,也没有乔木同志,耀邦同志,家宝同志等等等等同志的批示管用。 3.谢老在文物保护上面的认识是超前的,在其他方面的认识似乎有些保守,视野不是很宽广。
评分2019年 第04本:谢老永不放弃的精神和难能可贵的坚持,令人钦佩。
评分很有料的口述。前三十年政治挂帅,后三十年经济挂帅,由此形成的风气波及文物保护,就导致了文物局长需要为之操心的种种问题。说起来,新中国的前三任文物局长,郑振铎、王冶秋和谢辰生,都是富有热情、业务水平也高的人,算是中国文物之大幸了。
谢辰生口述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