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德国作家、诗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877年在德国出生,1919年迁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同年获得歌德奖。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5岁。黑塞热爱大自然,文章、诗歌写作深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被雨果评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同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托马斯·曼认为,黑塞代表了一个古老的、真正的、纯粹的、精神上的德国。
代表作品:《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轮下》《德米安》《悉达多》《荒原狼》《玻璃球游戏》等。
杨武能
德语翻译家。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冯至教授专攻歌德。曾任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兼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及其汉译研究》首席专家。潜心研究、译介德语文学近六十年,故号“巴蜀译翁”。
曾获国内外各种奖项,有国家图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以及德国总统颁授的“德国国家功勋奖章”,德国洪堡基金会终身成就奖性质的“洪堡学术奖金”,魏玛国际歌德协会颁授的世界歌德研究领域最高奖“歌德金质奖章”等。
已出版译著:《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魔山》《悉达多》《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以及《毛毛》等。
发表于2024-11-21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想说的不只是《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想说的还有《悉达多》,黑塞的这两本书里的两个人物很相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悉达多和侨文达,都是在寻找自我的人们。一个放任自由活着,一个严于律己。不知道,黑塞想表达的是两种人的挣扎,还是一个人的两种自我。但是可以感觉...
评分有那么一些书,当你翻开第一页,当你被告知人物的名字,你就进入了它的话题。有时这个话题有始有终,有时它一旦开始,就再也不会结束。 从歌尔德蒙离开修道院起,我就知道,这是个漫长的旅途,长得超越了纸页,超越了被叙述的时间,超越了歌尔德蒙和纳尔齐斯,因为它一旦开始,...
评分 评分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分别代表两种精神。纳尔齐斯是玄学的、理性的、逻辑清晰的;歌尔德蒙是艺术的、感性的、幻想丰富的。小说中,两个角色共同为主题做出贡献。整部小说呈现出一幅平衡而合谐的精神世界:两种精神都有存在的意义,但也都有其不足,最后它们在穹顶上的结合非常完...
评分怎么就没想起评这本呢。 黑塞身在浪漫主义已经消退的时代。而他,是众人口中“最后的浪漫主义骑士”。因了这个名字,实话讲:在读他之前,我其实是为他心怀忧伤。 回到小说内容吧。 也许可以将小说分为这样三段: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修道院;歌尔德蒙在外部世界四处漂流的...
图书标签: 黑塞 小说 经典 赫尔曼·黑塞 好书,值得一读 外国文学 德国 德国文学
小说围绕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两位少年的成长与友谊展开。两人的起点都是玛利亚布隆修道院,通过互相感知与启发,之后两人根据各自的天性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纳尔齐斯继承了父性的严谨与理性,最终他成为一位思想家并继承了老院长的衣钵,成为修道院的新院长,而歌尔德蒙体内蕴含着母性的敏感与感性,他听从内心的召唤离开了修道院,细腻的感知与在外流浪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位艺术家,最终他回归原点,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小说中,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性——父性与母性,代表着同一个体心中的两种矛盾心理——克制与享乐。小说讲述了他们在生活中与内心情感中的不断冲突,最后在理想的感召下获得统一的过程。
黑塞运用自己细腻的情感和笔触,描述出了两种人性的成长、两种不同世界的地狱与乐园。
黑塞长篇小说里最喜欢的一本。细腻 又 震撼。
评分“一个负有崇高使命的人,即使在生活狂热的混沌中沉溺的很深,浑身糊满血污尘垢,也不会变得渺小和卑劣,泯灭心中的神性;他即使无数次在深沉的黑暗中迷途,灵魂的圣殿里圣火依然不会熄灭,他仍然不会丧失创造力。”~黑塞
评分像你这一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感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比起我们另外的人来,比起我们崇尚灵性的人来,几乎总要优越一些。
评分“一个负有崇高使命的人,即使在生活狂热的混沌中沉溺的很深,浑身糊满血污尘垢,也不会变得渺小和卑劣,泯灭心中的神性;他即使无数次在深沉的黑暗中迷途,灵魂的圣殿里圣火依然不会熄灭,他仍然不会丧失创造力。”~黑塞
评分结尾的两章,眼泪磅礴。 前面有不少段落,我在费力地猜想,为什么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去描绘歌尔德蒙所见所闻所做的细节。纳尔齐斯难道只是一个简短的符号吗?所有的铺陈,指向了最后水银泻地般的结局。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