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9.25 —1962.7.6),作家,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5 年、1963 年获普利策小说奖。经典作品:《喧哗与骚动》(1929) 《我弥 留之际》(1930) 《八月之光》(1932)《押沙龙,押沙龙!》(1936) 《去吧,摩西》(1942)
译者
李继宏,广东揭阳人,毕业于中山大学,现居美国。英国伯明翰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文系客座研究员。翻译作品:李继宏世界名著新译系列;“与神对话”系列;《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穷查理宝典》等
发表于2025-04-10
喧哗与骚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It is obvious that William Faulkner has a gloomy recollection of the past world, but he had no idea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all of these problems. Then we find chaos in this novel. Benjy, as the first major character we'd met, is an idiot. I guess, maybe on...
评分近年来很少听到文学界像谈起一门阔亲戚那样大谈福克纳了,当“后现代”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疯狂涌来时,这位一生大部分时光都在美国南方乡下度过的作家就显得有些落伍和寒碜了,虽然曾几何时,他也是现代主义的顶尖人物,他对意识流手法的发展甚至超过了那位被肺病折磨了一...
评分在考研复习的最后时光中,读了喧哗与骚动.即使我觉得这个题目并不适合这个故事,主人公都是安静的,偶尔歇斯底里的争吵,为了爱,为了痴人继续造梦. 很喜欢凯蒂,她逃脱了来自母亲的责任,却带着圣洁的光辉去爱她的兄弟.她反复经历死亡,最后竟成为唯一的幸存.班吉喜欢姐姐身上树的香味...
评分我之前说过这本书真是作者、读者和译者都辛苦的小说,阅读难度不小。 不过期末美国文学论文刚好研究是这书的叙事技巧,查了蛮多资料看了好多文献,就把其中有助于一般读者理解小说的部分摘出来翻译并解释一下吧。 1. 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书名来源于莎翁戏...
图书标签: 威廉·福克纳 意识流 李继宏 喧哗与骚动 美国 美国文学 外国文学 小说
康普逊家族是杰弗逊镇名门,祖上曾经担任过州长和将军,但到了杰森·康普逊这一代已经没落。康普逊夫妇育有三儿一女,但两人感情并不美满。二女儿小卡自幼任性,以至于未婚先孕。长兄昆汀从小迷恋自己的妹妹,受小卡的失贞和婚姻刺激,他在哈佛读书期间沉河自杀。昆汀的自杀给原本就因为小卡而郁郁寡欢的康普逊先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很快与世长辞,于是三儿子杰森成了一家之长。杰森性情孤僻,才干平庸,贪婪的本性让他最终举步维艰。小儿子本杰明是智力障碍症患者,唯有姐姐小卡和黑人女佣狄尔希给过他真正的关怀。
对比了一下,果然还是经典版本『李文俊』译的更有味道。果麦文化李继宏的其实也合格,但营销过度了,价格翻倍了,一星提醒大家一下。最后发现喜欢的『不止读书』竟然也开始接广告推荐李继宏了很难过。
评分一星赞美李先生
评分读过以后再发言行么,无脑喷很幼稚。
评分不认识译者,也不知道本书经历了什么“令人反感的营销模式”。本学期开课要精读《喧哗与骚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逐字逐句对比本书译文、李文俊译文,以及福克纳原文,认为李继宏的译文有很多可取之处,尤其是保留原文书写特色方面。比如在班吉的部分,可能出于对于读者理解的照顾,李文俊的译文有很多添加,把一个句子中本来没有的宾语添加进去(但这其实恰恰是白痴叙事的口吻),福克纳认为班吉讲故事的魅力在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较好的译文应该保持这种“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也即保持句式的不完整性、错误性、莫名性。另外,本书印得“花花绿绿”乃是福克纳的原意,只是限于当年的印刷条件未能实现,他希望用不同的颜色字体标出不同的叙事层级,而当时他只做到了用字体转换来标识。也有一些问题,南希应该是狗,不是马,李文俊译本是对的。
评分李文俊是研究福克纳的专家,放着他的译本不读来读李继宏的是不是脑子有坑啊。李继宏前面毁的那些经典已经让我看到他就无比恶心。
喧哗与骚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