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奈保尔(V. S. Naipaul):
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著有《米格尔街》、《大河湾》、《自由国度》、《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抵达之谜》、“印度三部曲”、《非洲的假面剧》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8年8月11日于伦敦病逝。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三部、非虚构文学典范之作】
【穷人的信心源自贫穷,也毁自贫穷;印度死亡于信仰,也复活于信仰】
【一个死亡的国度,一个复活的国度】
----------------
★ 温暖、宽容、人性,书写了一个在现代化洪流和传统力量夹击下的国度的雄心与悲剧,是真正理解世纪末印度的最好作品。——《华盛顿邮报》
★ 这是一部印度人的眼睛看印度的杰作,是一部希冀之作。——《卫报》
★ 奈保尔抛弃了以往那种焦虑、愤怒和高傲的情绪,印度不再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充满人文精神与剧烈变动的崭新的印度。——《时代周刊》
----------------
V.S.奈保尔第三次来到印度。奈保尔以孟买为中心,近距离观察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城市与乡村、宗教与种姓、祭司与政客、作家与黑帮分子……这一次,激昂的笔锋让位于冷静的白描,率意评断让位于原味历史,奈保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不动声色的聆听者、旁观者,一个记录印度人心声的人,进而创作出这部朴素但异常深邃的“口述实录”。
相比于第一本书《幽暗国度》这本书有很大的不一样。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人的书,通过大量的采访以及资料的收集最后组合成书,分不同板块,穆斯林人,锡克人,印度教信徒,女性等不同人物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种采访类的书,作者个人的情感相对渗入的更少,基本是事实罗列,通过事...
评分胡锡进先生有一本书叫做《复杂中国》。没有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复杂,跟中国比起来印度更复杂,不但复杂而且混乱。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印度则是一个宗教国家,而且宗教信仰很多,宗教冲突时至今日仍是印度的痼疾;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是统一的中央王朝,印度历史则是长...
评分三联书店出的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中,数这部译(黄道琳 译)得最好,可以领略奈保尔的叙事魅力。译者黄道琳为台湾人,惜已逝。他的另一部译作《彼岸的巴士》国内也有引进,已购一本,有机会再学习黄先生的译笔。 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现已全部看完。奈保尔虽然一直被称为是...
评分相比于第一本书《幽暗国度》这本书有很大的不一样。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人的书,通过大量的采访以及资料的收集最后组合成书,分不同板块,穆斯林人,锡克人,印度教信徒,女性等不同人物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种采访类的书,作者个人的情感相对渗入的更少,基本是事实罗列,通过事...
评分奈保尔写作《印度三部曲》的时间跨度长达25年,自1962年第一次踏上这片他血缘上的“故土”开始,一直到1988年他第三次在这个国度旅行,才终于为这“三部曲”画上了句号。 这三部作品除了时间上的递进外,并无明显的主线。奈保尔几乎在每部书里,都对他在某一阶段在印度旅行时的...
犯罪率居高不下,警察成为帮凶,上层不作为,种姓不废除,印度教不取缔,想爬起来比登天还难,再加上人口爆炸,工业不发达,简直是雪上加霜。况且工业如此落后,再不加一把油可就没机会了,别说是30年内赶上中国,照这个发展速度300年内都别想了,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把企业都迁回去的原因,因为工业是根本。
评分【藏书阁打卡】挺推荐。看书友说,这第三本和第一本之间隔了27年,三部曲读下来,看得出写第一本的时候奈保尔还是个较真儿的壮年,而第三本的时候已是经历了半个人生,看过了半个世界的老年,笔调着墨自然柔顺了很多,抛开了他自己的嘲讽和愤怒,记录其所在时代各种印度人的所言所想,即是游记又像是他的短篇集锦。中国大众普遍对印度的印象太过于偏见和片面,这三部曲也许是了解印度一个很好的开始,毕竟奶包儿文笔这么好。而第三部中的印度给了我如一具浮肿、肮脏、软塌塌的男性生殖器官形象。
评分非常好。包括万象,又充满了同情和理解,并且以一种乐观主义的精神看待和审视所有的变化。
评分受益匪浅
评分涵盖印度文化与社会方方面面的观察,细致甚至略显絮叨的语言,无一不体现着他寻根的决心和对母族命运的深深思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