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我喜欢是枝裕和的电影。那些生活细节编织的故事里有着非常细微却动人的感触。虽然人们都说喜欢鸡蛋不一定要看看下蛋的母鸡长得什么样子,但是或许因为是枝裕和的电影实在太生活化,反而让人对导演本人产生了兴趣。 书名非常微妙地让人想起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评分 评分文/文小妖 在阅读是枝裕和导演写下的电影手记——《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时,我脑海里一直在细细搜索,究竟我是从哪一部电影开始就被是枝裕和迷住了?思前想后,大概是从《步履不停》开始的…… 有段时间,心里特别浮躁,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甚至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念头。直到有...
评分我喜欢是枝裕和的电影。那些生活细节编织的故事里有着非常细微却动人的感触。虽然人们都说喜欢鸡蛋不一定要看看下蛋的母鸡长得什么样子,但是或许因为是枝裕和的电影实在太生活化,反而让人对导演本人产生了兴趣。 书名非常微妙地让人想起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评分近些年日本电影如同日本经济一样比较低迷,回顾日本电影史,早年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曾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后来的北野武和岩井俊二也被广大文艺青年狂热追捧,但是他们近些年的新作品都表现平平,日本电影出现导演青黄不接的局面,唯独是枝裕和一枝独秀,知...
是枝裕和导演的这本新书太好看了!温暖又冷漠,残酷却善良,书里有很多电影之外的细节极其细微却又异常动人。 比如他拍摄第一部电视纪录片,采访自杀官员的遗孀,对方在一众采访者中唯独选中了接受是枝裕和的访问,其实导演也不明白是为什么。 事后她才道出原委:“你第一天来这里的时候,拘谨地坐在榻榻米上。当时的你,跟我丈夫和我相亲时的样子非常像。”
评分导演的创作所思,一如既往的真诚和温柔。1.珍贵之物不在日常之外,而在日常的细枝末节之中;2.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是枝电影中始终横贯的两大主题在书中有细致阐述。
评分有两点印象深刻:(1)《无人知晓》里的事情毫无疑问是非常悲惨的,但“被遗弃的六个月内,孩子们看到的并非都是灰色的地狱般的景象。他们的生活中,有与物质上的富足不同的‘丰富性’。兄妹间共同分享喜悦和悲伤,也拥有只属于他们的成长与希望。”(2)“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计一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评分没有人会不喜欢他的坦诚和温和有力的思辨吧?从《幻之光》到《小偷家族》,几乎能从每部电影里直接看到他想要表达的,因为他的思考方式和拍摄视角总是非常「近」,可不同阶段他也始终让人惊喜让人期待。死亡与小孩的元素,时间流转的感觉,都很好,选角实在灵光~
评分比预料中的好。是枝裕和能拍出那样的电影,果然与他看待事物、人生的态度是不可分的。他对待电影满怀谦卑,对待人生相当温柔,观察、理解而不去评判,唯独对待日本的电影环境和国家政策猛烈吐槽。即使是对他电影不感兴趣的人,从他那种理解世界的视角中,想来也能有所收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