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琪,女,1948年生,湖北安陸人,1983年師從項英傑先生研究中亞史,1986年獲武漢大學碩士學位,隨後在貴州師範大學曆史與政治學院任教,二級教授,2015年8月退休。主要從事中亞史、突厥史、中外關係史的研究。主要專著:《稱雄於中亞的遊牧民族》、《16—19世紀中亞各國與俄國關係論述》、《金桃的故鄉——撒馬爾罕》;譯著:《草原帝國》、《治國策》、《中亞文明史》第五捲等。
★圖書亮點:
《中亞史》,一部通中亞“古今之變”之史。
★內容簡介:
《中亞史》第五捲論述瞭在16—19世紀上半葉三百多年的曆史。在此三百多年裏,中亞地區早期民族國傢經曆瞭興起、發展和衰落。從內容來看,本捲在世界曆史分期中屬於中世紀後期的範疇;從政治和經濟製度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處於封建製度的晚期;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的中亞社會處於封建社會的衰亡階段。本捲分“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興起”、“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發展”、“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衰落”三編。16 世紀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興起時期;17 世紀至18世紀中葉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發展時期;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中葉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衰亡時期。本捲每一編的結構大緻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分述中亞國傢和地區發展的曆史軌跡;第二部分是總論這些國傢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及對外關係,希望通過總論瞭解中亞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的發展趨勢,探索這一時期中亞曆史發展的規律。
★編輯推薦
《中亞史》的研究對象主要是今哈薩剋斯坦、烏茲彆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阿富汗所在地區及與它們有關的地區。中亞史著述一直存在史料多的地方多寫、史料少的地方少寫或不寫的狀況,本書作者以紮實的文獻基礎,綜閤瞭曆史學、考古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編定性,以章定範圍,以節定內容”,使我們對中亞史有整體的認識,具有很強的研究與參考價值。本書作者藍琪師從曆史學傢項英傑先生治中亞史,成果豐碩,曾齣版多部與有關中亞史的有影響力的論著與譯著。
★悅 讀
第五捲 序
《中亞史》第五捲論述瞭16—19世紀上半葉三百多年的曆史。在此三百多年裏,中亞地區早期的民族國傢經曆瞭興起、發展和衰落。從內容來看,本捲在世界曆史分期中屬於中世紀後期的範疇;從政治和經濟製度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處於封建製度的晚期;從社會發展史的角度考察,這一時期的中亞社會處於封建社會的衰亡階段。
17世紀以後,以英國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為標誌,西方社會發生瞭本質變化,開始瞭從農業文明走嚮工業文明的關鍵時期;而遠離工業文明發源地的中亞沒有齣現由封建生産方式嚮資本主義生産方式過渡的本質變化。在三個半世紀中,中亞國傢的技術、組織和社會結構仍然是封建性質的,經濟製度仍以封建地主階級占有土地、剝削農民剩餘勞動為基礎,國傢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封建地租,社會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與封建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因此,16—19世紀上半葉的中亞社會仍然處於前近代時期的封建時代,這一時期的中亞曆史應該屬於中世紀的範疇。
《中亞史》第五捲分“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興起”、“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發展”、“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衰落”三編。16世紀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興起時期;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發展時期;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中葉是中亞早期民族國傢衰落時期。
第五捲每一編的結構大緻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是分述中亞國傢和地區發展的曆史軌跡;第二部分是總論這些國傢和地區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及對外關係,希望通過總論瞭解中亞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的發展趨勢,探索這一時期中亞曆史發展的規律。
在“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興起”編中,作者論述瞭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中亞北部興起的烏茲彆剋汗國、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諾蓋汗國、哈薩剋汗國、西伯利亞汗國諸小政權的曆史和中亞南部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的曆史,同時對於未能建立政權的突厥遊牧民吉爾吉思人和土庫曼人的曆史也進行瞭係統的梳理和分析。
作者指齣:16世紀初期在中亞創建的三個汗國(哈薩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仍然帶有嚴重的部落殘餘,特彆是貴族代錶大會和長者繼承製、分封製對其有重要影響。從社會組織形式來看,哈薩剋汗國實行瞭封建領主製與部落傢長製結閤的宗法封建製度;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是定居農業國,貴族代錶大會在汗國內外的政治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發言權,兩個汗國實行以采邑為基礎、行政權和財政權通過采邑的方式轉讓給貴族的統治。
本編論述瞭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的戰爭給中亞經濟造成的嚴重破壞,以及新興汗國緻力於經濟恢復的曆史過程。作者指齣:到16世紀後期,中亞地區的農業已經有所改善,手工業和商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文中提到瞭布哈拉汗國的灌溉工程,即1502年修建的橫跨澤拉夫善河大壩橋;16世紀30年代,布哈拉郊區修建的灌溉渠、露天蓄水池和水庫;16世紀後期,阿姆河和锡爾河沿岸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這些水利灌溉工程使費爾乾納盆地成為一個由一片片大綠洲組成的農業王國。
本編論述瞭烏茲彆剋人在繼承帖木兒王朝高度發達的文化遺産的基礎上促進瞭中亞文化的繁榮情況。作者指齣:布哈拉、撒馬爾罕、塔什乾等城市成為文化中心,察閤颱語文學的興盛是16世紀文學的突齣成就;中亞藝術形成瞭三個流派;史學成果卓著,除瞭翻譯一批波斯史學著作外,齣現瞭用突厥語撰寫的史書。
在“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發展”編中,作者論述瞭中亞北部哈薩剋汗國、吉爾吉思人和土庫曼人的曆史及中亞南部布哈拉汗國劄尼王朝、希瓦汗國阿拉布沙希王朝和浩罕汗國的曆史。作者指齣: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土地兼並加速瞭大地産的形成,導緻瞭中亞國傢的分裂。哈薩剋汗國分裂為三個玉茲。18世紀,在布哈拉汗國中,獨立和半獨立領地普遍存在,費爾乾納從布哈拉汗國分裂齣去,形成瞭浩罕汗國,包括莫夫在內的今土庫曼斯坦東部地區,包括巴爾赫在內的阿姆河以南至興都庫什山的地區,今塔吉剋斯坦境內的希薩爾、忽氈(列寜納巴德)、烏拉鞦彆、品治肯特和烏爾古特地區,以及澤拉夫善河上遊的一些山區,與布哈拉汗國的聯係都很微弱,實際上獨立於中央政權。與以上兩個汗國不同,希瓦汗國在17世紀經曆瞭一個政治興盛時期,特彆是在阿布哈齊汗及其子阿奴什統治時期。16世紀以來,阿姆河下遊的達裏亞利剋河三角洲和薩裏卡米什湖逐漸乾涸,導緻烏爾根奇(今烏爾根奇老城)、維澤爾等城缺乏灌溉用水,生態環境惡化,17世紀初,希瓦汗國的統治中心從烏爾根奇移到希瓦城。
本編論述瞭中亞封建關係嚮縱深發展的情況。作者指齣:封建關係的波及麵在不斷擴大,深入到瞭遊牧社會,部落公社轉變為地域公社。從17世紀起,烏茲彆剋各部落之間開始走嚮聯閤;18世紀,在中亞形成瞭以地域原則組成的大部落聯盟,它們是:居住在卡什卡河流域的曼格特部;沙赫裏夏勃茲地區的剋涅格斯部;撒馬爾罕西南方、澤拉夫善河左岸的乃蠻部;撒馬爾罕與卡塔庫爾乾之間的契丹—基普察剋部;契丹—基普察剋部北麵的米坦人;吉紮剋和烏拉鞦彆地區的尤茲部;阿姆河以南興都庫什山以北的卡塔甘納部。
隨著封建化的發展,中亞地區的階級矛盾尖銳起來,17—18世紀,人民起義爆發。在1645—1681年間,撒馬爾罕附近的達赫貝德村舉行瞭大起義;1681年,澤拉夫善河中遊居民發動大規模起義,反對封建政權;1702—1711年間,布哈拉爆發瞭反對劣質貨幣的起義,據目擊者記,布哈拉人民不馴,懷叛亂造反之心。這些事實說明廣大勞動人民與統治者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
本編專門論述瞭土庫曼人曆時兩百多年的大遷徙運動,到19世紀初期,土庫曼各部居地基本上固定下來,南遷的土庫曼人與當地的土庫曼和非土庫曼部民融閤,形成瞭現代土庫曼民族。從18世紀初期起,俄國開始涉足土庫曼人居地,幾十支俄國軍事科學探險隊來到裏海沿岸的土庫曼人居住區。
本編專門論述瞭吉爾吉思人的曆史變遷。17世紀初,葉尼塞河畔的吉爾吉思人麵臨著俄國擴張的威脅,在經曆近一個世紀的抗爭以後,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大部分吉爾吉思人離開故地,進入天山及帕米爾地區,與原來在此生活的吉爾吉思人會閤。西遷到伊塞剋湖地區的吉爾吉思人對中亞吉爾吉斯民族的形成起到瞭舉足輕重的作用。18世紀,吉爾吉思人的活動地域終於穩定下來,固定的生活使吉爾吉思人逐漸成為一個穩定的實體,現代意義上的吉爾吉斯民族開始形成,他們生活的地區以後被稱為吉爾吉斯斯坦。
在本編中,作者論述瞭蘇菲主義在此時期經曆的變革。印度學者伊瑪目•冉巴尼在教理上確立瞭遜尼派的主導地位,彌閤瞭蘇菲神秘主義與伊斯蘭教法之間的鴻溝。17世紀末期,伊瑪目•冉巴尼的學說在中亞産生瞭較大影響,形成瞭“復興的納閤什班底派”;18世紀,該派在中亞獲得瞭相當多的追隨者;18世紀下半葉,復興的納閤什班底派的主導地位已經在河中地區牢固地確立起來。
在本編中,作者論述瞭中亞文學、史學和哲學在此時期的發展情況。作者指齣:17世紀,與城市手工業者生活有密切聯係的民間文學得到瞭極大的發展,與此同時,察閤颱語文學發展起來,幾乎所有的詩人都能夠用察閤颱突厥語和波斯語兩種文字寫作。在阿富汗文學中,普什圖語著作取得瞭豐碩成果,在哈薩剋人和吉爾吉思人文學中,産生瞭英雄史詩《瑪納斯》,它錶現瞭哈薩剋人和吉爾吉思人反抗準噶爾封建主的鬥爭。作者指齣,這一時期,史學在中亞取得瞭較大的成就,其中,希瓦汗阿布哈齊寫的《突厥世係》和《土庫曼世係》兩部史書特彆珍貴。作者指齣,從16世紀起,哲學在中亞開始進入倒退時期,在以後的幾百年中,中亞缺乏新的哲學思想、哲學理論和哲學體係。
在“中亞早期民族國傢的衰落”編中,作者論述瞭中亞北部哈薩剋三個玉茲和吉爾吉思人、土庫曼人的曆史。作者指齣,這一時期,哈薩剋三個玉茲經曆瞭不同的曆史發展。在阿布賚汗的治理下,中玉茲哈薩剋成為最強者;小玉茲阿布勒海爾汗去世以後,俄國開始操縱小玉茲汗位繼承權;大玉茲哈薩剋人內部分裂,外部受到浩罕汗國的入侵,最終瓦解。18世紀下半葉,吉爾吉思人仍然以部落集團的形式繼續存在,他們的曆史主要與浩罕汗國聯係在一起;浩罕汗國徵服吉爾吉思人以後,依靠和利用吉爾吉思貴族進行統治。土庫曼人在經過瞭兩個世紀(17—18世紀)的大遷徙以後,到19世紀初,各部居地基本上固定下來;然而,直到19世紀後期,土庫曼人也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國傢,氏族部落組織和公社自治殘餘一直保留下來。土庫曼人分屬於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和波斯卡紮爾王朝(1779—1925)的統治。
本編還論述瞭中亞南部的布哈拉汗國曼格特王朝、希瓦汗國弘吉剌惕王朝、浩罕汗國的曆史。作者指齣,中亞分裂的勢頭在18世紀下半葉得到瞭遏製,曼格特王朝和弘吉剌惕王朝的建立使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在兼並地方割據政權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瞭較為強大的中央集權。中國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以後,浩罕汗國強大起來,經曆瞭國傢的鼎盛時期。18世紀中葉,阿富汗人在坎大哈建立瞭自己的第一個獨立國傢杜蘭尼王朝(1747—1826),經過一係列戰爭,杜蘭尼王朝統一瞭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區。在統一政權之下,阿富汗境內的各部族逐漸融閤形成瞭現代的阿富汗民族。這一時期,中亞南部國傢正在經曆著政治上趨嚮聯閤的發展階段,然而,政治統一的過程在19世紀中葉被沙皇俄國的入侵打斷。
在本編中,作者還論述瞭19世紀中葉,俄、英兩大帝國嚮中亞發展勢力的情況,以及清王朝對新疆地區的收復。作者指齣:俄國在剋裏米亞戰爭失敗以後,戰略重心轉移到東方,加速瞭自16世紀中葉已經開始的東擴步伐;與此同時,遠在天邊的英國也開始從南亞嚮北發展,涉足中亞。哈薩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浩罕汗國和阿富汗等中亞政權在俄、英的爭奪中或者被兼並,或者喪失瞭獨立,分彆成為俄、英兩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中國清朝在滅亡準噶爾汗國以後,也開始收復原屬於中國的西部天山南北地區。
本捲論述瞭烏茲彆剋族、哈薩剋族、吉爾吉斯族、土庫曼族的形成過程。作者認為,16世紀是現代意義上的烏茲彆剋、哈薩剋、吉爾吉斯民族開始形成的時期。布哈拉、希瓦、哈薩剋三個汗國的建立使烏茲彆剋和哈薩剋民族有瞭固定的地域,在固定的區域內,大多數烏茲彆剋人和哈薩剋人逐漸轉嚮定居生活,他們與中亞土著居民雜居通婚。經曆幾百年的融閤,在20世紀初期最終形成瞭現代烏茲彆剋民族和哈薩剋民族。
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哈薩剋人融閤瞭公元前3世紀以來生活在伊犁河流域和七河流域的烏孫人、康居人和阿蘭人,以及6—13世紀生活在這一地區的西突厥人、突騎施人、葛邏祿人。隨著哈薩剋人的不斷增加,哈薩剋一名逐漸從一個政治集閤名演變成一個穩定共同體的民族名稱。經過近四百年(16—19世紀)的融閤,一個有統一語言(哈薩剋語)和統一文字(哈薩剋文),有共同文化傳統、共同生産和生活方式的穩定共同體—哈薩剋民族逐漸形成。
在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政權之下,烏茲彆剋人與各個曆史時期來到中亞的突厥人、早已突厥化的印歐語係東伊朗語族的粟特人、花剌子模人、塔吉剋人融閤。在烏茲彆剋人的族源中,烏茲彆剋部落隻是其中的一分子,由於他們是統治者,曆史學傢以其“烏茲彆剋”一名稱呼以後形成的民族。經曆瞭幾百年的融閤,一個具有共同語言、共同信仰、共同種族特徵的穩定共同體最終形成。
吉爾吉斯族是在不同時期從葉尼塞河上遊遷居到今吉爾吉斯斯坦的突厥人,與當地的突厥人和濛古人融閤形成的。15世紀至16世紀,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逐漸齣現瞭有彆於其他民族的吉爾吉斯族;18世紀從葉尼塞河流域遷入的吉爾吉思人壯大瞭吉爾吉斯族的力量。吉爾吉思人長期在固定的牧地生活,最終形成瞭一個具有共同文化和心理的現代民族。
土庫曼族最初形成時間在16世紀,當時的土庫曼人與現代意義上的土庫曼民族還有相當大的差彆。17世紀至18世紀,土庫曼人經曆瞭兩百多年的遷徙運動,19世紀下半葉遷徙運動結束,大批土庫曼人由遊牧轉為定居,現代土庫曼民族的形成過程纔基本完成。
發表於2024-11-27
中亞史 (第五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中亞史 曆史 (曆史學) 計劃 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 史 世界史4·國彆·亞洲·中亞 nobutdunbuy
瞭解瞭現代中亞民族是如何形成、如何被俄羅斯徵服的。
評分瞭解瞭現代中亞民族是如何形成、如何被俄羅斯徵服的。
評分少女補標中.jpg 不愧是藍琪師的皇皇巨著 文盲萌新復讀姬窩這麼可愛,為什麼要給窩看這麼高深又令窩理解不能的東西呢(悲)
評分經典之作,遺憾的是缺乏一手資料
評分經典之作,遺憾的是缺乏一手資料
中亞史 (第五捲)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