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手記

阿瑟·米勒手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作者簡介】

阿瑟·米勒(1915—2005)

著名美國劇作傢。他被哈維爾評價為“20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傢”;拉什迪說他是“一個具有真正道德高度的人,錶現齣今日墮落之世上的罕有品質”;英國劇作傢哈羅德·品特稱:“他是一個裏程碑,一個領路人,我對他深為摺服。”

主要劇作有《推銷員之死》(Death of A Salesman)、《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橋頭眺望》(A View from the Bridge)、《美國時鍾》(The American Clock)等。

···

【譯者簡介】

汪小英 畢業於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係,後入新西蘭維多利亞大學師範係學習小學教育,另譯有《少年柏拉圖》《上學真的有用嗎?》。

出版者:中國華僑齣版社
作者:[美]阿瑟·米勒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0
译者:汪小英
出版時間:2019-1
價格:4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377807
叢書系列:劇場和戲叢書
圖書標籤:
  • 戲劇 
  • 雜文學 
  • 再版 
  • ***三輝圖書*** 
  • 阿瑟·米勒 
  • 外國文學 
  • @譯本 
  • ArthurMiller 
  •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現代戲劇大師阿瑟·米勒在北京的48天

穿過劇場 記錄中國

···

【內容簡介】

阿瑟·米勒是20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傢,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1983年春,他受邀來到中國,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他的頭號大戲《推銷員之死》。除去語言不通和文化差異,阿瑟·米勒麵對的是一個正處於曆史交會點的古老國傢:樣闆戲的歲月剛剛過去,一個高速狂飆的時代迎麵而來。這本書是以米勒1983年的排練日記為基礎寫成的。

在這本手記中,阿瑟·米勒敏銳而犀利、坦率而真摯,他記錄瞭一次驚奇的劇場冒險,觀察著身負烙印的人們,在美國與中國之間思考文化、曆史、人性。透過劇場、透過北京,一個國傢、一個時代的縮影浮上紙麵。

我把自己的“無事生非”、誤解和錯誤的判斷都原封不動地留在這裏。在那兩個月裏,我興奮地努力地工作,以獨特的角度觀察著中國。——阿瑟·米勒

···

這份記錄非同凡響,它是對(那個時代的)中國景象的反應,記錄者是舞颱上的頂尖高手,更是擁有敏銳眼光和深刻思想的世界公民。

——《紐約時報》

這絕不隻是一部有點古怪的劇場冒險記。它往迴追溯瞭作者在戰後美國作為一名自由主義者的經曆,又展示瞭作者在當下對中國的思考。

——《經濟學人》

沒多少人能寫好導演戲劇的藝術。但是,米勒要解釋的問題既特彆又復雜:當你的戲劇用的是一種你根本不可能聽懂的語言,你怎麼導演……這些日記作為一份成果,不隻記錄瞭一部獨特的作品在中國的産生,也記錄瞭任何作品都會經曆的那種過程,記錄瞭所有思慮周全的導演都會有的想法。

——《泰晤士報》

···

【編輯推薦】

◆1983年《推銷員之死》在北京公演,大為轟動,幾乎成為“乒乓外交”中美關係解凍之後兩國戲劇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這本日記有一個主題,或者說米勒對中國的觀察有一個結論:“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中國人)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劇中的演員。通過一個劇作傢對中國人的觀察,讓劇場與戲、與中國人發生瞭更加深刻的關係。”

◆與同類的導演手記、訪談錄相比,《阿瑟•米勒手記:“推銷員”在北京》既擁有如雷貫耳的作者(20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傢、現代戲劇大師、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又擁有“敏銳眼光與深刻思想”兼具的文字(《紐約時報》評),同時背景位於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重要關頭,其記敘聯結著海外對古老中國的想象與現代中國的景觀、聯結著美國與中國的文化,書中還有關於曹禺、英若誠等中國文化界名流的刻寫,以上種種,使這本書極具重要性。

◆本書另包含瞭初版時未能收錄的英格•莫裏斯拍攝的珍貴照片,這些記錄瞭排練場景、捕捉瞭演員與導演身影的照片,與阿瑟•米勒精練、犀利、深刻的文字相輔相成,以戲劇為觸發點、聯結點,一同為讀者展現齣那個年代的北京、中國和中國人,以更加豐富、立體的方式,邀請讀者再次觀察、體會那場文化盛事。

◆“劇場和戲”書係是開放性的戲劇相關作品集閤,好的戲劇、叫座的戲劇,必然要關照當下中國的社會潮流,它也不僅與劇本有關,劇團、演員、觀眾乃至一般大眾,要更深刻的理解戲劇乃至經由戲劇更好的理解世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刊於經濟觀察報書評增刊 “理解”之難,經常被低估。過去人常說“理解萬歲”,現在說得很少瞭,部分是因為“萬歲”這種語匯過時,部分也是因為所謂的理解,很多時候隻代錶一種感情上的認同,是有意無意的慰辭。讓·鮑德裏亞的一則筆記裏說:人們可以理解一位通奸的婦女,因...  

評分

在翻開這本《阿瑟•米勒手記》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純粹探討戲劇和藝術的作品。1983年阿瑟•米勒應曹禺與英若誠之邀來到中國,親自指導他的名作《推銷員之死》,由北京人藝搬上舞颱。而這本《手記》便是根據當時的排練手記整理而成。 或許阿瑟•米勒來到劇團便發現...  

評分

刊於中國新聞周刊 作為一名劇作傢,阿瑟•米勒有著高度的文化和政治敏感。他兩次來到中國, 1978年,作為中國對外友協邀請的客人,米勒以遊客的身份隨旅遊團第一次進入中國;第二次是1983年,米勒獲北京人藝的邀請,來華為人藝導演他的作品《推銷員之死》。 米勒的兩次中國...

評分

阿瑟•米勒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傢之一,1983年他到北京,在北京人藝導演他自己的劇作《推銷員之死》,這本書是他在北京三個月期間的日記。那是80年代初的北京,文革剛過,文化正在解凍。米勒以一位劇作傢的文化敏感和政治意識,感受那個時候的北京。書寫的非常好看,翻...  

評分

刊於中國新聞周刊 作為一名劇作傢,阿瑟•米勒有著高度的文化和政治敏感。他兩次來到中國, 1978年,作為中國對外友協邀請的客人,米勒以遊客的身份隨旅遊團第一次進入中國;第二次是1983年,米勒獲北京人藝的邀請,來華為人藝導演他的作品《推銷員之死》。 米勒的兩次中國...

用戶評價

评分

似乎是那時候大傢渴望的開放,又被關迴去瞭

评分

一口氣看完意猶未盡。偉大的作品是反應政治文化生態,超越國界直抵人性的。錶演的內核並不是在於模仿,而是從理解人物環境心理齣發,建立主體性。無意過度美化,但對那個剛剛解禁,對未來抱有無限期待的八九十年代的確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走到現在,我們還是在不斷模仿中跌撞前進。

评分

大佬真的敏銳

评分

這份導演手記並不單單是一份導演手記。除瞭劇作傢如何解讀《推銷員》劇本、作為導演如何把這一劇本放到中國語境下上演之外,還記錄瞭:在斯氏錶演和劇場實踐體係尚未普及的中國戲劇界,人藝老藝術傢們如何學習和工作;曹禺、楊憲益等大傢的佚事;以及類似《從毛澤東到莫紮特》中美國人眼中文革後的中國。

评分

剛剛看完推銷員之死的劇本就在書店遇到瞭這本書,跟隨大佬敏銳的目光,可以看到那時北京的街景,戲劇界的狀況。大佬本身對中國文化知之甚少,但麵對文化和意識形態差異時,最終還是采取一種嚴謹好奇的態度進行思考和記錄,實在是可愛。下一步是b站刷83年人藝的成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