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荣,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 1995年获得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系博士学位。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住房与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组成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2008—2018),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2008—2010)、西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风景园林》主编、《中国园林》副主编,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出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多义景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师园》《北欧国家的现代景观》《欧洲新景观》《理性的浪漫——德国园林艺术》等专著,译著有《世界园林史》《看不见的花园》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设计作品6次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太区(IFLA APR)规划设计优秀奖,4次获得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亚非中东地区(IFLA AAPME)规划设计优秀奖,2次获得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规划类优秀奖,7次获得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获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2次,二等奖3次。
本书是一本文集,作者是风景园林的教师、研究者和设计师,也是《风景园林》杂志的主编,《风景园林》是行业内最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主题。作为这本杂志的主编,作者要为每一期杂志写刊首语,本书中的多数文章就选自和改写于《风景园林》杂志的刊首语。另有一些文章来自于专业媒体采访的整理,还有一些文章来自于作者有感而发写出的一些文字。
刊首语多为抛砖引玉,含蓄之词
评分王老師蛮耿直人的,後記写集子大多《風景園林》雜誌卷首語的集結。寓教于乐,主导我思考“侘寂”美学为何出现在东方景观中很有启发:园林史学里類分荒野为“第一自然”、田园为“第二自然”,园林为“第三自然”。东方园林起源于对纯粹自然,即第一自然的模仿;西方园林则着重于实用性、几何式,如果园等衍生而来。因此中文的“园林”与英语的“garden”并不是完全对等的,“garden”的概念比“园林”的概念要更广泛。 目前中国追求有装饰效果的、稳定的和可控的景观,却不具备完整的生态功能。“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往之。”就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描绘的中国特有的山水相依、人工与自然交织的景观结构。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合理地利用土地,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弹性的生态)发展。这样的人居空间不正是“诗意地栖息大地”吗?
评分专业人士的见解与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写出,让人懂得景观设计中专业视角和思考方式,很值得史学从业者借鉴。
评分是引领方向的警句,非具体而微的说教
评分看完后除了更开阔的视野还有更强烈的责任感.... 感谢王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