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大原扁理
1985年出生于日本爱知县,目前在台北郊区隐居。高中毕业后茧居三年,因为思考应该继续上大学还是工作而错过了大学入学申请时间。曾独自出国旅游,短暂当过书店店员、商超员工、零件工厂员工。过上每天工作12小时、假日都得加班的日子后,突然领悟到有薪水、没品质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毅然决然遁入空门……哦不对,是过气大隐隐于市的做二休五人生,享受随心所欲的独处时光。目前迈入隐居的第八年。
译者 吕丹芸
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毕业,曾留学日本两年。现为兼职译者。译有《在寂寞中靠近》《只想好好结个婚》《过敏,先认识再根治》等。
★年轻人,决不能就这样为房东和老板而活
★社畜自救,先让自己闲下来
------------------------------------------------------
刚毕业的年轻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星期六和假日也要去上班,星期日则哪里都不去只在家里睡死 ,换来的是每月收入超过半数上交给房东。这样的苦日子,被老板和周围的人鼓吹为取得“自由”的正常过程。他们口中的“自由”哪怕能兑现,其实也轮不到你来分一杯羹。
没有钱就没有自由,还有 比这更不自由的吗?
除了金钱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路子可以助我们逃脱这种困境?
这本书探索了一种不用赚太多钱似乎也可以生活无虞的方法。
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没关系,可以租郊区的。
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没关系,可以自己动手做。
嫌理发又贵又烦人,没关系,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仅发型稳定,也不用忍受推销办卡买产品。
加班多到想辞职,退一步,换一份低强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欲望,清理掉消费社会的浮华和诱惑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连结反而更真切、更坚实、更鲜活。
------------------------------------------------------
我的生活方式,在父母那一辈看起来是不能接受的,也会有人骂我说社会就是有我这种人,国家才会衰败,但我不在意。我觉得我不是真正的放弃自己,我还是做着我喜欢的事、过着我认为幸福的生活。
——“一条”专访大原扁理
“绝望”也者,是对主流价值观的弃绝。大原正是拒绝把自己的生命焚烧进这股潮流的一位青年。但他有自己的关怀和追求,而且并不“绝望”……一旦“大原扁理们”实践的生活哲学成为主流,这个世界,应该会比现在好上一些。
——李志德,《端传媒》总编辑
作者以隐居者的角度去观察忙碌的社会生活,所表达出的观点就像一击击重锤震撼着我早已固化的意识形态。“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明明是很可怕的事,现在却好像一点也不稀奇。”“人有千百种,能保持这样宽容的想法最快乐了” 瞧,多有道理,这是身在这个社会...
评分 评分作者以隐居者的角度去观察忙碌的社会生活,所表达出的观点就像一击击重锤震撼着我早已固化的意识形态。“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明明是很可怕的事,现在却好像一点也不稀奇。”“人有千百种,能保持这样宽容的想法最快乐了” 瞧,多有道理,这是身在这个社会...
评分 评分作者以隐居者的角度去观察忙碌的社会生活,所表达出的观点就像一击击重锤震撼着我早已固化的意识形态。“待在不正常的地方久了,就会觉得那很正常。明明是很可怕的事,现在却好像一点也不稀奇。”“人有千百种,能保持这样宽容的想法最快乐了” 瞧,多有道理,这是身在这个社会...
“人生不是被给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后产生的。”
评分想打50星
评分看每一页的时候脑子里都涌现着羡慕,简直是宅人和社恐患者的理想生活方式。但仔细想想,自己肯定做不到像作者这么洒脱和低欲望。最后的免责声明也是很皮了。赞美送的贴纸和封面的灵魂书法。最大的收获居然是被种草了小苏打。
评分书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 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可能性
评分其实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正能量的,我周围所谓高学历高工资的年轻人寄生在父母家里依靠父母看孩子做家务乃至补贴家用还房贷的都是普遍现象,这个年轻人自食其力,不麻烦别人,凭自己的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什么不好的。而且他自己都讲了不上大学是因为家里条件有限,他打工也会做护工这样很辛苦的工作,平时注重健康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比起纯粹的啃老族茧居族上进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