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幼坚,1947年生,成长于广州,社会活动家。出身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是著名作家。1966年高三毕业遭逢“文 革”,后作为知青赴粤北山区务农,1979年返回广州,次年生下独生子郑远涛。曾任《广州文艺》副主编、《源流》副总编。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志儿子的母亲。2008年成立中国首个以同志父母为主体的非政府组织——同 性 恋 亲友会并任会长三年半。2012年以独立公益人身份面向社会。接受中外媒体采访数百次,在院校、社区、企业举办讲座数百场。出席各地同志亲友座谈会、防艾滋病经验交流会,并通过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被人们称为“吴妈妈”。新浪、网易博客“三色堇吴幼坚”访问量1500万人次,新浪微博粉丝16万人。获选为第七届中国彩虹媒体奖2017年度致敬人物。
发表于2025-03-31
彩虹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吴幼坚小启:文友贺贝与我相识26年,曾任《信息时报》编辑。他读完《彩虹》写了一篇感想,除供我在新浪博客微博发表外,还委托我转载到豆瓣,并给《彩虹》五星好评。他是年过七旬的异性恋者,并非研究性学的专家,对同性恋的解读只是个人见解。网友若想掌握更多科普知识,可读...
评分 评分几年前,我曾是一名记者。因为采访的关系认识了吴妈妈,写她的那篇《出柜的同志妈妈》还有幸获得了2014年的“中国彩虹媒体奖”最佳报道。那篇报道,至今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曾在莽荒岁月中,给过我许多力量。 一转眼,5年过去了。我也早已不再是记者,但吴妈妈却仍...
评分 评分一点说明:这篇读后感是高中男生写的,我受委托代为发表。 作者:小玄 首先,请允许我对吴妈妈表示歉意,原本答应她暑假完成读后感的,却因学习忙碌一直拖到现在。 和我想象中的LGBT主题书籍不太一样,没有大谈特谈如何消除大众对于同性恋的误解,也没有半点儿提到如何开展LGBT...
图书标签: LGBT 纪实 社会 社会学 纪实中国 吴幼坚 社科 同志
退休编辑吴幼坚2005年首次接受电视采访,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同性恋儿子的母亲。她做公益13年,通过讲座、热线、博客、微博、邮箱为LGBT群体服务。71岁完成26万字(含16个彩页66幅照片)的纪实文集,记录与LGBT个体生命最难以忘怀的相遇,以及与独生子郑 远涛(文学译者、本书责编)的故事。本书人物众多:男同、女同、同妻、感染者、同志父母、跨性别者……《彩虹》写到同志群体内自由与责任的冲突、个人梦想与家庭期望、社会现实的碰撞,写到沦为牺牲品的同志少年、同妻,内容厚重,促人思考。李银河、张北川、方刚、彭晓辉、Damien Lu(星星)等专家学者撰写推荐语或作序。
吴妈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用十几年的时间,坚持不懈、不辞辛苦地为lgbt人群奔走、呼吁,解疑答惑,她是真正地把lgbt人群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去爱的人。《彩虹》一书的出版,与其说是吴妈妈带给我们的lgbt人群的故事,不如说是它呈现了性少数群体在很多像吴妈妈这样的人的帮助和奔走下,逐渐获得社会上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的一个过程。中国lgbt发展史上,吴妈妈就像一颗璀璨的星,将会永远光辉闪耀。
评分第一次写评论,先试试是不是在这里。
评分作为中国性少数平权运动的早期核心人物之一,她是一位非常具有人格魅力、也许还改变了许多人人生轨迹的母亲,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支持一下,发邮件至wuyoujian1947@163.com获得书本介绍及购书支持方式。
评分作为LGBT纪实文学,本书做到了最可贵的两点:多元和真实。从苦于向父母出柜的22岁男孩到被骗婚一辈子的67岁同妻,从初中辍学的农村打工妹到执行保密任务的科研军人,从单车骑行西藏的HIV携带者到选择进行手术的跨性别,每个人都既是主角又是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甚至非常琐碎。有背叛—分离—复合的纠缠,也有10年、20年的坚守,有骗婚—离婚的痛苦,也有形婚—出柜的无奈。老实说,这本书里的大部分故事无法和我产生共鸣,因为有些事我的经历与他们不同,有些事我则永远不可能经历,但这正说明每个性少数都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感谢吴幼坚老师和所有促成本书诞生的朋友。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无数个夜晚的痛苦与悲伤,无数次争吵的迷茫与焦虑,无数次妥协的压力与阻碍,还有无数滴眼泪里的勇气与决心。
评分同性恋必看书目。 不,lgbt人群必看书目。 不,最好每个人都看。
彩虹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