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设计师。作为当今日本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隈研吾的建筑风格融合古典与现代风格为一体,主要建筑作品有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等。他与中国亦联系紧密,在中国有诸多知名建筑项目,如长城脚下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隈研吾还曾赢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包括芬兰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2002)、日本建筑学会东北宪章设计大奖(2000)和日本建筑学会奖(1997)等。
除了作为建筑师活跃于国际舞台,隈研吾还在各种公共机构讲演,并致力于写作,已拥有多部畅销著作,其代表作《负建筑》中文简体字版于2008年推出,引起广泛关注。
发表于2025-02-25
撕碎建筑的硬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上联:《负建筑》 下联:《反造型》 横批:隈研吾 请问这两本书是不是讲的一回事儿? ------------------------------------------------------------------------------------...
评分“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这是序言的第一句,全书也即是围绕着怎么样让建筑卸掉这个包袱这一命题的论述过程。 首先从介绍陶特的建筑观开始。在西方古典时代所不成立的主客体统一问题在陶特这里,在“现代人”这里成了一种难以绕过的梦魇。从笛卡...
评分注:2011年第一次读完写的,今天才想起从blog那边搬过来 注:所谓初读,指的是这是我第一次读这本理论书。任何一本理论书都值得每隔一段时间就重读一遍。 *引言* 后现代的建筑理论批评家几乎没有不批评现代建筑的几位大师,特别是勒·柯布西耶和密思·凡·德罗这两位在现代建...
评分“建筑,原本就背负着必须从环境中突显自己的可悲命运”,这是序言的第一句,全书也即是围绕着怎么样让建筑卸掉这个包袱这一命题的论述过程。 首先从介绍陶特的建筑观开始。在西方古典时代所不成立的主客体统一问题在陶特这里,在“现代人”这里成了一种难以绕过的梦魇。从笛卡...
评分建筑的最初形态就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原始人洞穴。这样一个没有实体外形的人造物的目的显然就是创造一个与自然环境相割裂的人造环境。在门口点上点上一把火,可以防止野兽入侵,在洞内的火种也能够长明不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建筑的最初期目的就是割裂。 随着人类的发展,自然...
图书标签: 建筑 隈研吾 日本 设计 专业、建筑 理想国 建筑理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日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的著作《反造型》的再版。书中通过隈研吾最著名的几个建筑设计案例,包括日向邸、水玻璃、龟老山、森林舞台、村井美术馆、莲屋,展示了隈研吾东方式的建筑哲思与设计理念。
自希腊-罗马时代开始,建筑便一直沿袭着割裂的手法,建筑师利用立柱、台基等手段,为了让建筑从环境中凸显出来而绞尽脑汁。进入二十世纪,商品经济令建筑成为买卖对象,即“房地产”,这使得建筑与自然的割裂变本加厉。隈研吾认为,建筑的原点在于与大地的紧密联系,在于与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哲学紧密联系。在本书中,隈研吾提供了一种审视建筑的新思路。通过为布鲁诺·陶特正名,他揭露并批判造型式建筑的局限性,通过在材料、与自然的关系性等方面的种种新尝试,他试图将作为巨大块体的建筑“粒子化”,开拓建筑的新可能——撕碎建筑的硬壳,让建筑成为柔软而灵活的媒介。
說建築的書讀過一些,但這本的確是一般。單憑書中幾張平面的圖和作者關于思想上分析很難從想象中欣賞出建築的美。
评分从这本书里更能看到隈研吾对建筑的思考方式,他总是不走寻常路,使用新颖的方式去思考如何与自然结合,打破建筑与地面的突兀感,让建筑与自然打破边界。因此在思考建筑的问题上,他异常耐心地讲述他的思路和做法,用独特的见解去打破常规,寻找平衡点。
评分倍感亲切
评分反造型,首尾梳理现代建筑发展,总是谈论陶特、柯布西耶、密斯,中间几章说说自己的项目,隈研吾触类旁通的论理本事让我吃惊
评分隈研吾的理论功底确实好,但写来写去都是相同思路,未免水了点,不是吗?
撕碎建筑的硬壳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