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皖南方音史及《字汇》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语音学 语言学 社会学 皖南 汉藏语 安徽 历史 人类学
皖南方音史及〈字汇〉研究》在《明清皖南方音研究》的基础上往前推进,从皖南方言的较早资料--南宋方音--开始,叙述从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方音情况,并试图探索皖南方音的演变规律。在各朝代的叙述中,承袭《明清皖南方音研究》的体例,把皖南分成徽州和宣城两部分;在此之下,再按照各朝代展开。《皖南方音史及〈字汇〉研究》:皖南这块土地上自古就生活着人类,并且延续了很长时间。土墩墓是吴越文化的常见形式,在皖南全境几乎都有发现,如屯溪、郎溪、芜湖、繁昌、南陵、青阳等。屯溪的土墩墓中发掘出的兵器具有典型的吴越兵器风格。皖南指安徽南部,但是皖、安、徽本来都只是安徽省的局部地名。其中,皖这个名称来历最早,上古时期只指潜山附近。据说皋陶后裔在此创立方国,后代继有王族被分封到此,均称皖国。安徽简称皖来源于此。但古代的皖国实际上没有今天的安徽地域那么大(陆勤毅2011,1-2)。安徽在历史上很少以一个整体的区域被看待,直到清朝初期设立江南西路,后改设安徽省,才在中国腹地出现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安徽。安徽省的名称是取安庆、徽州这两个省内主要政治、经济代表性城市各一字联合而成。因为当时徽州是经济中心,安庆是治所驻地。安徽的大部分地区在夏商周时代都是夷族。其中江北地区属于东夷的一支淮夷。淮夷跟山东、江苏北部的部分地区有密切关系,与中原腹地的华夏部族有区别,但有频繁的交流。三代以后就跟华夏融为一体了。长江以南地区则属于蛮夷,跟苏南、浙江一样,是百越的一部分。而古越族与古夷人有不同的来源和文化。所以,大概在可以上溯的历史时间内,安徽中北部和安徽南部具有不同的文化来源。根据有关史料,夏王朝就有征伐淮夷的记录,那么,至少这个时间之后,安徽的江淮以北地区就是夷人的领地。而安徽的江南部分地区,即俗称的皖南,从考古发掘看,其早期的墓葬形式主要是越族的;秦朝时又由越族腹地征发居民到这里,至少在三国时期还是山越的地盘。所以,在文化上皖南和安徽中北部地区是长期有差异的。安徽长江两岸仅仅隔着一条长江,文化应该有很大的同一性。虽然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发达,长江天险又难以逾越,但是,古代人类的活动可能并不会过多地受山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就是说,史前时期长江南北的文化差异可能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巨大。但是,从我们看到的古人遗迹来看,长江以北地区确实跟中原接近一些,江南地区则疏远一些。这可能主要是因为从北方、东方来的淮夷驱赶了当地居民的缘故。江北的文化,传说时代的大禹跟涂山氏女结为佳偶,生下了我们民族历史上第一位君主启;涂山氏女作我们民族历史上第一首诗歌"候人兮猗";《史记》《竹书纪年》和甲骨卜辞上都记载过中原君主攻打淮夷的事。(参见陆勤毅2011,6;唐先田、陈友冰2013,3;何光岳1986)这些都说明,淮夷生活的江淮地区有史以来都存在着一种至少在文化上可以与中原王朝抗衡的势力。反观江南,现有的发掘资料似乎都证明其文化与江浙趋同。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南陵、铜陵、枞阳等地先后发现了商周时期的多处铜矿遗址。繁昌、铜陵还发现了大量的商周时期的矿渣,说明当时皖南已经成为了青铜器的产地。据专家分析,对颍上郑小庄出土的晚商青铜器微量元素分析发现,其所用的铜料可能来自铜陵。
皖南方音史及《字汇》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