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铁访谈
作为《人民文学》副主编、著名作家肖复兴之子,肖铁早在七年前就以一部《转校生》引起人们对少年写作现象的关注,评论界也一直把他作为少年写作的发轫者。但就在紧随其后的韩寒、郭敬明等人再掀少年写作飓风之际,肖铁已经入主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于四年后奔赴美国留学。近日,由其推出的长篇小说《飞行的杀手》又让读者想到记忆中那个不再“少年”的少年作家。由于身处大洋彼岸的肖铁功课太紧,金陵晚报记者分别通过几次电话和电子邮件才完成对他的一次专访。
写作:老子们吃的盐比我吃的饭多
记者:据说在这本书的写作中,你跟你父亲在小说结构等方面有一定的争议?后来你做了一点妥协,你是如何看待这种妥协的?
肖铁: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争议,似乎大家都觉得“争议”正名正言顺地变成父子关系中必有的一部分。我写这部小说的一个原因是想要写给我的父母看,让他们更了解我的想法和生活;当然,从阅读角度,他们都觉得第一章进入有些困难,线索太多,但从第二章就好多了。
记者:你父亲曾经教你写作文,而现在他就曾经说过有些东西还要向你学习。你如何看待在写作上你和你父亲之间存在的差别?
肖铁:我们之间的差别是,在他开始写作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不过,这种差别只是我们之间种种差别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种,但都需要写作又是我们之间种种共同性中最具体的一种。我不觉得我比他接触的东西多,像大部分的儿子一样,老子们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还要多。
记者:你书里关于南京的描写,以及南京作家朱文的描写,你让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因朱文的一篇《到大厂到底有多远》去结识朱文,这使故事有了一定的荒诞性。而南京出了那么多作家,在很多文学作品里,南京都是他们绕不过去的一个弯,你是不是也有这情结?你怎么看待南京在你情感、文化、印象、和记忆里的位置?
肖铁:我去过南京,在我朋友家住了一个星期。很喜欢南京。不过,之所以写南京,恐怕没有什么“情结”在里面,只不过是因为一些个人经历。倒是上大学后发现很多喜欢的作家都在南京,朱文当然就是一个。
情感:一天从一碗炒肝开始
记者:小说里能看到你对感情的放弃,对生活的妥协,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是如何处理认识和生活中的矛盾的?
肖铁:我真的希望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又是不好的,但很遗憾的是,现实总是很出人意料。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先“生活”再“认识”, “认识”总会晚一步。我当然也一样。这种矛盾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没法抱怨。同时我想,处理这种矛盾是我们日常生活每天都要面对的,更是小说里人物要时时刻刻面对的,我想最好的方法是像他们一样,坐下来,让一天从一碗担担面开始,我可能要从一碗炒肝开始。
记者:跟你七年前的《转校生》比起来,这部小说涉及到了爱情。
肖铁:《飞行的杀手》是关于几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离开和想要离开,以及寻找的故事,我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生活中的常态,是每天要面对的现实。当然就像您看到的,在小说里,我似乎在暗示“爱情”是最后让大家浮出水面的稻草,这是我,当然也包括很多人的一种希望,而这种希望我觉得是应该被理解的。
成长:父亲帮了不少忙
记者:我知道你不喜欢提少年作家,但我还是想问问你如何看待他们,以及你和他们之间的区别的。
肖铁:有关“少年”作家这个问题,我觉得很难回答。“比较题”总会比“选择题”难度大。他们的作品我也没有看过。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很快就不会被纳入“少年”范畴了,“年轻”很快就不再是令人骄傲的谈资,而变成让人小心回避的往事。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觉得生活在你父亲的光环下?可能有比你更好的人,但他们因为客观原因一时还没有被很多人认识。
肖铁:至于我和父亲的关系,我想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父亲”的影响之下,“父亲”的背影永远是高大的,我不觉得有任何的特殊。我的父母对我的帮助是有决定性——谁的不是?——他们不仅教我写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教我走路,我妈妈教我骑车,教我唱歌。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把父子联系在一起,这是“历史”的一种后遗症,我只是觉得,我们实在是应该越过“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土匪儿混蛋”的年代了。
发表于2024-11-06
红房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红房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