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位先生之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期间还先后担任过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
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表于2025-02-02
一生的远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Kindle看的,没花几个时间,他的自选集。他自己的从年青国外求学到耄耋的一些随行笔记,我之前一贯喜欢看随行笔记、散文之类的,但是不喜欢太过着重描写见闻,因为感觉有时候,写见闻写着写着就像是在摘抄,乱拼八凑了一碗佛跳墙,我深不喜欢。像之前看毕淑敏,越看越扔弃,极...
评分久闻季老的大名,特别是近年来季老的散文集回忆录诸多能见于书店。可也是偶尔翻阅几下,并无太细致的阅读。若没有记错的话,上一次的阅读还是在一年前的天津图书大厦。我始知其生平的坎坷,别离故乡的痛苦,无论是离别了老家的爱犬,还是痛恨母亲死前自己的别离异国。一个成功...
评分 评分 评分其中不乏季老耄耋之年之旅,亦能看出季老对生活的态度,享受生活的乐趣,做学问的态度是如此严谨真实细致。做为一个年轻人,读到季老的传记中写的事,表达的感情如此真实,实在佩服。特别是写传记,写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落落大方,同时又不乏想象幽默。值得晚辈多读,多学习。
图书标签: 季羡林 回忆录 随笔 传记 中国文学 旅行 文学 季羡林自选集
《一生的远行》讲述人到了老年,往往喜爱回忆往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当然也不能成为例外。英国人常说什么“往日的可爱的时光”,实有会于我心。我这样的经历,过去的知识分子经历者恐怕不是太多。我对世事沧桑的阅历,人情世态的社会,恐怕有很值得别人借鉴的地方。今天年轻的知识分子,甚至许多中年知识分子,大都不能体会。有时候同他们谈一点过去的情况,他们往往瞪大眼睛,像是在听“天方夜谭”。我走到了一个歧路口:一条路是桃花,一条路是雪。开满了桃花的路上,云蒸霞蔚,前程似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堆满了雪的路上,则是暗淡无光,摆在我眼前是终生青衾,老死学宫,天天为饭碗而搏斗,时时引“安静”为鉴戒。究竟何去何从?我逢到了生平第一次重大抉择。
第一章《留德十年》很好看,天真坦诚,偶尔的冷幽默让人不禁莞尔。但是写完印度,写到建国以后就不能看了,明显的两层皮,根本没走心,即使是季老这样的大家也难逃体制的囹圄呀。
评分从这本书开始喜欢季羡林
评分对我来说就德国二战那段好看,懂梵文和吐火罗文还是件很帅气的事情,盗墓小说需要的技能
评分前面的德国部分写得还挺吸引人的,只是二战结束后他的归国之路写到他每到一个大使馆就去闹,胁迫公使给几个留学生发钱安排高级住宿和丰盛三餐,我怎么觉得挺像个无赖呢。。。后面的部分更不用说,充满歌功颂德之嫌,全是中印、中泰、中日人民友谊代代相传之类。还有季羡林毕竟不是学中国文学的,写作水准不敢恭维。
评分读了一点点...讲如何去留学怎样怎样呢,就觉得季老是屌丝逆袭的榜样啊!
一生的远行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