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與損傷
第一節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
第二節 細胞和組織損傷的原因和機製
第三節 可逆性損傷的類型和形態學變化
第四節 細胞死亡
第五節 細胞老化
第三章 損傷的修復
第一節 再生
第二節 縴維性修復
第三節 創傷愈閤
第四節 再生與修復的分子機製
第四章 局部血液及體液循環障礙
第一節 充血
第二節 血栓形成
第三節 栓塞
第四節 梗死
第五節 齣血
第六節 水腫
第五章 炎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急性炎癥
第三節 慢性炎癥
第六章 腫瘤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腫瘤的命名與分類
第三節 腫瘤學中幾個常用概念
第四節 腫瘤的形態特徵
第五節 腫瘤的分化與異型性
第六節 腫瘤的生長和擴散
第七節 腫瘤對機體的影響及機體對腫瘤的免疫
第八節 惡性腫瘤的分級和分期
第九節 良、惡性腫瘤的鑒彆
第十節 腫瘤的病因學和發病學
第十一節 常見腫瘤舉例
第七章 心血管係統疾病
第一節 動脈粥樣硬化
第二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癥及冠狀動脈性心髒病
第三節 高血壓
第四節 動脈瘤
第五節 風濕病
第六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七節 心瓣膜病
第八節 心肌炎
第九節 心肌病
第十節 心包炎
第十一節 心髒腫瘤
第八章 呼吸係統疾病
第一節 鼻咽部疾病
第二節 喉部疾病
第三節 肺疾病
第四節 胸膜原發性腫瘤
第九章 消化係統疾病
第一節 食管疾病
第二節 胃腸道疾病
第三節 肝膽疾病
第四節 胰腺疾病
第十章 淋巴造血係統疾病
第一節 淋巴結非腫瘤性增生
第二節 淋巴組織腫瘤
第三節 白血病
第四節 Langerhans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
第十一章 泌尿係統疾病
第一節 腎小球疾病
第二節 腎小管間質性疾病
第三節 腎髒腫瘤及瘤樣病變
第四節 膀胱及尿路疾病
第十二章 生殖係統及乳腺疾病
第一節 子宮頸疾病
第二節 子宮體疾病
第三節 妊娠滋養層細胞疾病
第四節 輸卵管疾病
第五節 卵巢腫瘤
第六節 前列腺疾病
第七節 睾丸和陰莖腫瘤
第八節 乳腺疾病
第十三章 內分泌係統疾病
第一節 垂體疾病
第二節 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
第三節 腎上腺疾病
第四節 胰島疾病
第五節 APUD係統腫瘤
第十四章 神經係統及肌肉疾病
第一節 神經係統損傷的基本病變和並發癥
第二節 神經係統感染性疾病
第三節 脫髓鞘疾病
第四節 變性疾病
第五節 神經係統腫瘤
第六節 腦血管畸形
第七節 肌營養不良性萎縮
第十五章 骨和關節疾病
第一節 骨和關節非腫瘤性疾病
第二節 骨的瘤樣病變
第三節 骨腫瘤
第十六章 傳染病
第一節 結核病
第二節 傷寒
第三節 細菌性痢疾
第四節 流行性齣血熱
第五節 鈎端螺鏇體病
第六節 麻風
第七節 性傳播疾病
第八節 真菌病
第十七章 寄生蟲病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阿米巴病
第三節 血吸蟲病
第四節 華支睾吸蟲病
第五節 絲蟲病
第六節 廣州管圓綫蟲病
第七節 包蟲病
第十八章 免疫性疾病
第一節 組織免疫損傷概要
第二節 移植排斥反應
第三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四節 免疫缺陷病
第十九章 臨床病理基本知識
第一節 病理標本的采集與固定
第二節 病理標本的檢查過程、病理報告的類型及解讀
第三節 病理屍體解剖檢查
第二十章 病理學常用實驗技術的原理及應用
第一節 免疫組織與細胞化學技術
第二節 電子顯微鏡技術
第三節 激光掃描共焦顯微分析技術
第四節 生物芯片技術
第五節 顯微切割技術
第六節 原位分子雜交技術
第七節 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
第八節 比較蛋白質組學技術
第九節 流式細胞技術
第十節 形態計量與圖像分析技術
附錄 綜閤臨床病理病例討論
重要詞匯漢英對照錶
序言
本書是教育部和高等教育齣版社通過遴選組織編寫的一部“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其對象是我國醫學本科階段學生。
教材是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學科要求所采用的基本文字和圖片內容,是知識的載體,教學大綱的延伸和完善,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參考書。教材麵嚮的讀者沒有專業背景,把握重點能力不強,故教材不是學科專著,不能過於追求學科完整性及係統性,需將專業與適教適學的需求有機結閤,以適教適學為最高原則,培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終極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重視的是産生結果的方法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身,故我們教學的目的是提供學生主動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平颱。所以優秀的教材應以易學易懂易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指導思想,提供本學科的最新知識,具有時代性、科學性、實踐性和實用性。病理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與其他醫學課程內容交叉融閤甚多,學科發展迅速。那麼在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中,如何纔能編寫齣=一一本優秀的病理學教科書呢?本教材的編寫是由來自全國18所高等院校病理學教授、專傢完成,他們工作在病理學教學的第一綫和臨床病理工作的前沿,同時又擔負著眾多科研項目,掌握著病理學發展的最新動態。在各位編委的辛勤努力下,本教材圍繞寓教於學的理念。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本著激勵學生的好奇心,以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目的,循照視野開闊、資料豐富、語言簡潔、邏輯清楚的原則,使教材比較能反映病理學科的最新知識、發展方嚮和學術水平。這樣學生可以藉此很快掌握病理學的基本知識,為後續臨床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本書共由20章內容組成:前6章為總論,詳細闡述瞭病理學的共性和一般規律;第7章至第18章為各論,主要闡述各係統的常見病病理改變的個性及特點;第19章和第20章主要是介紹臨床病理學及實驗病理學技術的知識.讓學生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學以緻用。
目前,在各個高校中有多種不同版本的病理學教材在使用,與之相比,本書有以下一些特點:第一,定位準確,按照滿足醫學教育標準的培養及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編寫。主要麵嚮臨床醫學各專業和口腔醫學、預防醫學、醫學檢驗、法醫學、護理學等專業的本科生,也可作為研究生、進修生、病理醫生的專業基礎參考書。第二,依據病理學的形態學特性,精選大體及鏡下圖片500餘張,並結閤模式圖、錶格等形式綜閤講解。第三,積極進行內容更新,大膽刪除陳舊的、落後的內容,疾病分類緊跟國際標準,添加病理學的新概念和新理論。第四,注重臨床與病理的聯係,引入臨床實際案例。如各章節後重點疾病的臨床病理討論、書末的“綜閤臨床病理病例分析”,所提問題有機、自然、目的明確,並適當增加臨床病理診斷常用的輔助方法——免疫組化和特殊染色的指標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