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财务与会计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北京智泽华软件公司董事长。先后出版《财务分析与决策》(2002)、《21世纪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变革》(1999)、《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2002)等专著1 3本。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重要论文1 50多篇。主持开发的软件有《智能化财务分析系统》(2001)、《智能化经营分析系统》(2004)、《智能化财务危机预警系统》(2005)、《智能化银行信贷风险分析预警系统》(2006)、《智能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平台》(2007)。
刘静现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所助理研究员。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蒹通文理,涉猎方面较广。近年来,不断参与有关企业文化、企业竞争力、标准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项目。
陈南通江西乐平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博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曾参与企业绩效管理、风险管理、融资渠道规划以及竞争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发表于2024-12-25
打造国际竞争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打造国际竞争力》在对近150年来有国际竞争力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主要特征,并从国家、产业和企业三个角度分析了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主要特征
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之一的企业,容易取得持久国际竞争力:①创造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新技术,开辟了一个新市场或创造了一个新的产业。②探索出一种高效的能够被复制和传播的经营模式,使自己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明显超过同行。③应用了一种新的管理技术或管理方法,大幅度提高了管理效率。④持续追求并保持在自己专业领域的老大地位。
二、决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在国家层面:一是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决定该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二是创新在一个国家的扩散范围和速度,决定该国企业竞争力的形成速度;三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决定该国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四是国家对企业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决定企业是否有动力成长为国际型大企业。
在产业层次:一是能否形成产业积聚效应,决定该产业企业能否形成难以被转移和复制的整体竞争力;二是产业内技术创新和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决定该产业能否形成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使有竞争力企业诞生;三是产业产品的市场规模和质量要求,决定产业内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四是产业内企业的竞争态势和格局,影响着企业的成长路径。
在企业自身方面:一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先天或初始竞争力;二是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或专一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后发或后续竞争力;三是企业形成的产品优势,是企业最基本、最有效的竞争武器;四是企业塑造的市场优势,让企业的竞争力潜力转化为现实的竞争能力;五是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在上述四个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使企业获得快速、持续发展。
三、打造国际竞争力
(一)改善宏观环境
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将国有企业监管着力点从产权制度改革转移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在落后国企率先进行改革试点,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政府职能从管理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科技政策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①建立以企业为经费支持主体的科技资金支持体系,由企业决定经费的使用方向和使用效率。②重大科技项目实行并行立项制度,形成有竞争、有比较的研究创新环境。③科技成果的评奖和评审,应当由委员会负责制转化为科学家以个人声誉负责制。④建立科技经费使用和科研成果评奖常设监督机构,治理被腐败污染的科技环境。
在财税政策方面建议:①适当减轻企业税负,减免小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降低增值税税率,扩大消费税应税品种,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②鼓励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增加国防投资和发明创造投资力度,增加技术创新奖励性投资,增加教育投资,可为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及生存环境的改善创造良好条件。
在金融政策方面建议:①加强上市企业管理、提高上市企业质量,这是促使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②要认清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控股的现实,坚持正确的上市后管理模式,防止商业银行改革重蹈一般企业上市之后质量迅速下降的覆辙。③适应中国经济逐渐走强,逐步提高人民币价值,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二)塑造有竞争力企业
要想成为有竞争力企业,有九条道路可以选择:①应当选择创造发明一种新的产品和服务,并第一个将其推向市场。②如果做不到,则应当努力做到“第一个向一个新市场提供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③如果仍然做不到,则可努力做到“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④如果以上三条均做不到,可努力让自己的销售额超过竞争对手的两倍。⑤如果还是做不到,要努力成为竞争性市场上的前三名。⑥如果做不到前五条,可选择进入一个增长速度在20%以上的产业领域。⑦如果仍然没有机会,可努力成为市场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商。⑧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企业,要始终坚持“1+2+1”(市场占有率第一,是竞争对手的两倍,质量第一)的发展方向。⑨走多元化道路企业,要努力实现“1+1+1”(技术同一,市场同一,质量第一)的经营模式。
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对经营模式进行创新,发挥经营模式的黏合剂的作用。可以借鉴以下创新模式:①最低总成本经营模式。②“直接销售”模式。③“服务导向”模式。④特许连锁经营模式。⑤“外包虚拟”模式(OEM型)。⑥“战略联盟”模式。
大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组织模式发挥核心作用,建议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组织模式:①便利消费品生产企业,可采用区域性市场事业部组织模式。②耐用消费品生产企业,可采用全球经营一体化模式。③资源类企业可走区域型经营事业部道路。④钢铁、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应当由生产导向型组织向市场导向型组织转化。⑤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大型机械产品生产企业应实行本地一体化组织架构。⑥精密机械制造生产企业可建立矩阵式组 织结构。⑦高科技硬件产品生产企业可建立多维网络式组织。⑧知识产品生产企业可建立矩阵式项目小组式组织。
打造国际竞争力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