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6月6日出生于法国阿尔萨斯的阿格诺。1985年创作长篇处女作《红胡子的诅咒》,1987年《第四扇门》获得科尼亚克侦探小说大奖遂正式出道,1988年《血色迷雾》获得欧洲惊险小说大奖。
侦探角色以犯罪学家阿兰·图威斯特博士为主,艺术鉴赏家欧文·伯恩斯则是另一重要系列的主角。法国推理文坛的异数,是当前欧美罕见的传承了约翰·狄克森·卡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安东尼·伯克莱等古典大师衣钵的作家。其作品皆是以不可能犯罪为主的正统推理小说,充斥着密室、不在场证明、凶器消失等令人兴奋的诡计。阴冷的哥特城堡、古老的神话传说的确让人兴奋,但若没有对古典推理小说那份执著的信念, 这一切都是浮云!古典推理在后黄金时代得以延续,一方面固因读者们的忠心耿耿,另一方面更因有保罗·霍尔特这样坚持不懈的旗手,年复一年地对抗寂寞。
“您爱我吗?我真是心满意足。那么,现在去杀戮吧!”
收到这张奇怪的卡片的时候,欧文·伯恩斯忍不住拿腔拿调地念了一遍,似乎要品尝其中的每一个音节。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他只有一种癖好:在所有的领域里——甚至是完美的犯罪中寻找美感!他经常慨叹说这个时代的罪犯完全丧失了对于美的追求。
但是欧文·伯恩斯想错了,一个完美的罪犯出现了。这名罪犯不仅来无影去无踪,还总是预先向警方通报谋杀的企图。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每一桩谋杀案都和一个“古代七大建筑奇迹”相关,凶手要完成“犯罪七大奇迹”!
有血有肉的活人能够让弩箭从天而降吗?能够从惊涛骇浪中的灯塔上飞走吗?也许凶手根本就不是一个凡人,而是一个乃塔尔——古埃及神话当中的无形的力量……
保罗的本格推理是非常不错的,推理缜密,又合情合理,绝对是大家。但是这本书真的是太差了,如果能单独拿出其中一个,好好写的话,应该是本好书,可惜作者野心太大,非要一口气整七个又没办法驾驭,所以解答生硬,失去了保罗一贯的高水准。
评分 评分这实在是一本让人提不起精神的仿古推理小说,甚至没有让人一口气看完的意愿.原因很简单,如果说诡计部分还有一点悬念值得赞许的话,剩下的部分就完全失败,结构松散,解答无力,节奏拖沓,更重要的是文笔做作,毫无气氛可言. 诡计部分为不可能犯罪,为了凑齐与所谓七大奇迹...
评分保罗的本格推理是非常不错的,推理缜密,又合情合理,绝对是大家。但是这本书真的是太差了,如果能单独拿出其中一个,好好写的话,应该是本好书,可惜作者野心太大,非要一口气整七个又没办法驾驭,所以解答生硬,失去了保罗一贯的高水准。
评分一个接一个的不可能犯罪,看得很爽,不过在谜团华丽的同时,解答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评分一个接一个的不可能犯罪,看得很爽,不过在谜团华丽的同时,解答就显得差强人意了。
评分保罗霍尔特这回煞费苦心的为我们设计了犯罪七大奇迹,着实吊人胃口。可看完之后,发现除了谜面之外,其他诸如动机、手法、解谜过程等,实在有点雷人。我们的主角欧文,号称侦探帝王,比起《混乱之王》,这一回是全程出场,不但没有借充足的戏份让自己的形象丰满起来,反而完整呈现了自己的逼格和弱智。每逢一次犯罪,每到一个现场,除了赞叹“这真是艺术家的杰作”之外,毫无建设性的意见,除了矫揉造作的装逼外,根本不做实质性的调查。就这样硬生生经历了七场犯罪,目睹了七个人的死亡,到头来还是毫无头绪。在故事的最后,在大自然的双人瑜伽中,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欧文居然凭借扯淡一口气解开了七大谜题。这种没有前戏的高潮实在让我震惊,比起犯罪奇迹,欧文这朵奇葩的存在才是奇迹吧。
评分案子很多且每一个都是不可能犯罪。不过总体虽然构思巧妙但挤在一起看有点没感觉。还是七重解答那样专注于一个案件的发展更加紧凑好看,个人也更喜欢twist博士胜过这位完美主义的艺术家。
评分虽然很喜欢这种神秘的调调 但是不喜欢那个假模假式的不作为侦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