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之战

缅北之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在美国逝世。抗战期间及战后,曾担任国军军官。1943年加入驻印军,任新一军上尉参谋。1944年5月曾在缅甸密支那负伤,受颁陆海空军一等奖章。1964年于密西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万历十五年》《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大历史不会萎缩》《明代的漕运》《汴京残梦》等。

☆ 这是一部黄仁宇亲历缅北反攻的战地笔记,也是黄仁宇个人的第一部作品。

☆ 作者身为战地记者,为本书提供了研究缅北战争的第一手史料。

☆ 这场战争对黄仁宇最终成为历史学家产生了无可磨灭的影响。

☆ 新颖的版式,独特的设计,一改沉闷和压抑,彰显《缅北之战》独有魅力。

☆ 即将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编剧兰晓龙创作时深受其影响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美] 黄仁宇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19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2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5559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缅北之战 
  • 二战 
  • 中国远征军 
  • 中国 
  • 中国历史 
  • 纪实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杨天石 杨奎松 雷颐 孙郁 止庵 谢泳 傅国涌 鼎力推荐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极为珍视的一部“少作”

重现历史教科书上无法看到的缅北战场

缅北反攻取得重大胜利,是中国军队作战的神勇,还是美军训练的功劳?

数载浴血奋战,数万将士埋骨异国荒山,国人可曾忘却?历史焉能尘封?

这是一部青年黄仁宇亲历缅北反攻的战地笔记。身为战地记者的他,笔下的缅北战场自然极其真实而生动。作者从中国军队进入缅北地区保护“东京路”开始,以记事的方式描述了一幕幕感人的战斗场面。作者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以最切身的感受记录下了这场战争的各种实况,是难得的珍贵资料,所以本书也是研究缅北战争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这场远赴缅甸对日作战的刻骨经历,使他到了晚年还能时常回想起战争的种种场景。他曾如此记述自己的受伤:“好像谁在我们后面放爆竹,我已经被推到在地上了,三八式的步枪弹击中我右边大腿。我爬到一撮芦苇下面,裤子上的血突涌出来。当时的印象是很清楚的,一点也不痛,但是感觉得伤口有一道灼热,而且渐渐麻木。”

这场战争究竟对他后来成为历史学家有多大的影响,是很多人都在试图追寻并常常谈及的。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确实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踏入《缅北之战》的战场,目睹了浴血搏杀的战士,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袭击,也许就会明白。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本书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黄仁宇在缅甸的战地日记,都是公开发表于抗战时期。后半部分是个人自传《黄河青山》的节选。从文字来说,黄仁宇不是个好的作家,文字谈不上优美,也许这就是记者和作家的区别吧。当然,他也并不是以作家留名于世。从内容上看,战地日记由于是发回后方...  

评分

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 文:蔡朝阳(原载于燕赵都市报) 我读许倬云,总觉得他是一个对母族文化满怀感情的世界公民;读黄仁宇,总觉得他是一个有世界眼光和现代治学方法的中国人。许倬云将自己放置在了人类之中,他的中国史就是世界史的一部分,两者没有本质性的分判点。黄...  

评分

远征军的历史,不知何种原因,历史原因还是政治原因总是被掩盖,不为大众所知,记录和描写这段历史的书为数很少。抗日八年,正面战场上,中华民族以落后的农业社会国家和军队独自面对号称亚洲无敌陆军的现代化国家日本,国内战场节节败退,空间换取时间,但至少士气高涨...  

评分

请您吞咽一口水,把背脊挺直了,瞅一眼我给您展上的这扇窗。 窗外是缅甸北部某座野山林。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硝烟味,林间只闻见炮声隆隆。时间是一九四二年,一个身穿美式军服的中国小伙子趴在山坡地上躲炮击,凶猛的日本皇军五十六师团正向撤退的中国远征军进行无情的炮击...  

评分

黄仁宇的第一本书,讲述1943到44年中国驻印度军反攻缅北的战役。黄是作为一线战斗兵员亲自参加战斗,同时作为“业余新闻记者”描述他亲眼所见。真正的战争,战车攻击、飞机轰炸、负伤、炮兵战斗,读来历历在目,如在昨天。黄仁宇自述,整个写作过程,郑洞国副总指挥(美国史迪...  

用户评价

评分

真实

评分

战地通讯,报告文学。

评分

正文的十余篇通讯关注具体战役和战斗兵生活,所以缺乏全局性和连贯性,加之当时作者的立场,无法客观反映缅北战场的真实战况,倒是回忆录部分更有料,不过黄的笔力还是很强的,经常能写出使人如亲临其境的场面和气氛,也能捕捉一些刹那永恒的战场图景。

评分

本书的前编告诉我国军的作战精神,告诉了我中国军人的勇气。最后那一点黄仁宇回忆录,虽然只言片语,但也讲到了长春围城等,小米加步枪全歼全套美式装备的谎言应该被晾一晾了。还有深刻的理解了战争打的是资源,民心这种理由作为马后炮比较好。

评分

最后40页可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