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库切.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先后在南非和美目接受教育。他著有十部小说,除此尚出版有学术论文、翻译著作和文学评沦。自2002年开始,他定居于澳大利亚。200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凶年纪事》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和最深刻的思想家的小说作品。
《凶年纪事》表达了无数人们在社会民主进程中经历的深刻忧思。
一位声名卓著的老作家应出版社约请撰写一本书名为《危言》的言论著作。这是一个可用来表达社会关怀的机会。他写了一系列短论:论马基雅维里、论无政府主义、论基地组织、论自杀性袭击,等等。在文章里,他发出这样的质问:什么是国家的起源,什么是公民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本质?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如何应对国家意志,为什么会把道德考量和公民自由撇在一边去进行一场包含虐囚内容的反恐战争?他困惑于西方人在美英发动的中东战争中共谋关系,并为此而感到自峰也沾有某种难以言述的耻辱。
在社区洗衣房里,他遇见一位迷人的年轻女子安雅。当时她恰好于赋闲状态,于是他给了她一份替他的书稿打字的工作。安雅对政治毫无兴趣,这份工作只是给她提供了某种消遣。她倒坦率地向作家表明:他对自己产生的绮念并不让她觉得讨厌。
安雅的男友艾伦是一个投资顾问,他明白这个世界是以严苛无情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方式在运作的,对于替自己装点门面的漂亮女友在楼下的老古董那儿浪费时间,他颇为反感。然而作家的某些个人事务却惹起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构想一个阴谋……
恕我直言,阅读《凶年纪事》是一件颇具挑战意味的事情。这本书有些怪异的三栏(有时是两栏)叙事方式,已经引得一片赞叹和质疑之声。库切自然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突破,他这么做,是因为他要表达的思想难以在惯常的叙事方式中找到对应,一句话,不得已而为之。文本与观念的共...
评分for 上海壹周 “文化观察” “对于英文小说而言,还有更萧条的年份吗?很难记得其中任何一本。”近日出版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大卫·罗宾逊这样评论过去一年的英文小说世界。文中,他颇具争议性地对诺贝尔奖得主库切的新作《流年日记》(Diary of a Bad Year)进行了毫不留...
评分1、实话说,一开始我是很怀疑是否真的需要这种叙述方式的。虽然读完第一部分的时候,我已完全为库切的政论文字所感染,认为自己买到了一本超值的书。但对于余下的两个部分,我却仍然怀疑其意义。 与一位朋友谈起,他说,这不就是复调音乐吗?是的,多重叙述所产生的内涵上...
评分 评分这本书有两张书签,都会用上。
评分看到一半觉得是有某种交融智慧的深意,频繁地切换思维,想象不同身份的立场及可能的态度转变。最后竟然被"情感线"感动了。
评分很有意思的写法,虽然虚构部分土鳖透顶,但非虚构部分有几篇相当不错~
评分三股叙述流。
评分对于小说家,会热烈鼓掌库切的形式创造,对于普通读者,不忍猝读。①视角和模拟人物腔调一直是库切的强项,其实已成为标致,在他的每一本小说中都有实验,而且无出其右。②三段文本若是若是分开排列便毫无创意(已经玩过了),但库切将其在单页上进行分割。当然,问题也带来了,这种模仿复调音乐的方式在小说中是取不到同样效果的,耳朵可以分辨同时奏起的旋律线,但阅读只能逐字进行,故对《凶年纪事》的阅读是割裂的(如果采取作者的安排方式)当然,也可以回归原始读法:就是每一个文本单独阅读,这是读者的自由,但如此便无法体会到库切在这本小说中的的创造性。③可看成是对“主文本-副文本”分开编排(如《微暗之火》,《受活》)的一个变奏,只是我想,如果每一页上的三段文本已经是独立的,而不是小说中看起来像随意切断的,会不会更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