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战争

壬辰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塞缪尔•霍利(Samuel Hawley)出生并成长于韩国首尔,在加拿大皇后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后再次返回东亚,旅居韩国、日本,2007年以后在韩国延世大学任助理教授。霍利著述颇丰,主要作品有《隐士的国度》《在朝鲜的美国人》等。

译者方宇,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硕士。

出版者: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加] 塞缪尔·霍利
出品人:
页数:504
译者:方宇
出版时间:2019-7
价格:9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13924764
丛书系列:汗青堂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东亚史 
  • 壬辰战争 
  • 朝鲜 
  • 明史 
  • 日本 
  • 汗青堂 
  • 明清史 
  •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一场波及中国、日本、朝鲜,乃至东南亚诸国的大战

东亚海洋势力与大陆势力的第一次交锋

新兴强国与古老帝国之间的霸权竞逐

它改变了中日朝三国国运,重塑了17世纪东亚政治格局,影响及于今日

理解了壬辰战争,就理解了现代东亚国际关系的历史根源

◎ 编辑推荐

《壬辰战争》是一部史诗,一部关于朝鲜这个“美丽而悲伤的国度”的史诗。1592 年,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在野心的驱使下,入侵朝鲜半岛。战争初期,日军进展顺利,短时间内便连克朝鲜三都——汉城、平壤、开城,兵锋直指鸭绿江边。关键时刻,明朝万历皇帝决定出兵援朝。中朝联军在一系列陆战、海战中大败日军,双方陷入僵持。经过反复和谈与厮杀,日军最终撤退,中朝联军取得最后胜利。

壬辰战争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战,东亚诸国均卷入其中,动员的兵力和战争的惨烈程度远超同时期欧洲任何一场战争。它重塑了17世纪初的亚洲政治格局。此战过后,明朝进一步衰弱,并最终灭亡;朝鲜王朝进入漫长的黑暗期;丰臣政权元气大伤,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日本统治权,在江户建立幕府。壬辰战争是东亚的悲剧,给朝韩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时至今日,它仍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东亚国际关系,尤其是日朝韩关系。

◎ 内容简介

《壬辰战争》一书综合运用中日朝韩史料,全面、客观地描述了发生在16世纪末的日本侵朝战争。1592年,刚刚统一日本不久的丰臣秀吉在野心的驱使下,动员15万8800名远征军入侵朝鲜半岛。他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囊括其所知的整个世界的庞大帝国。战争初期,日军一路长驱直入,短短一个多月便攻下朝鲜三都汉城、开城、平壤,进抵中朝边境。危急时刻,明朝万历皇帝当机立断,决定派大军支援朝鲜。明军在平壤大败日军小西行长部,随后一举收复三都。与此同时,朝鲜名将李舜臣在半岛南部海域屡挫日军水师;朝鲜各地义兵蜂起,四处袭击日军补给线。日军战事不利、兵力不足、后勤不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退守半岛东南一隅。最终,随着丰臣秀吉的过世,日军全面撤出朝鲜半岛,壬辰战争结束。这场战争不仅给东亚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战过后,旧势力纷纷衰落,新势力渐次崛起,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变。

◎ 媒体推荐

☆引人入胜的作品,小说般的阅读体验。——荷兰《国际亚洲研究所通讯》

☆文笔与谋篇布局俱佳。——韩国《中央日报》

☆宛如一部史诗,生动描绘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韩国时代报》

☆恢弘之作!——香港《南华早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首先声明,对壬辰战争(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我只有大概了解,知道一些战役和人名,对战争过程和具体细节知之不多,而市面上与之相关的图书可谓少之又少,所以起初对这本装帧华丽,分量十足的书,我是抱有期待的。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笔和翻译真的很...  

评分

评分

评分

1592年5月23日,丰臣秀吉派遣十五万大军,分为九个军团,渡过对马海峡,发动侵朝战争。明朝很快应朝鲜王朝请求,派大军赴援。战争持续七年,直到1598年12月,日军最后一批撤回,方告结束。这是近世东亚所发生的一场世界性大战,随后参战三国的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巨变,对近世东亚...  

评分

首先声明,对壬辰战争(中国叫万历援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我只有大概了解,知道一些战役和人名,对战争过程和具体细节知之不多,而市面上与之相关的图书可谓少之又少,所以起初对这本装帧华丽,分量十足的书,我是抱有期待的。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笔和翻译真的很...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说实在的,读之前没有对壬辰战争作任何基本了解,觉得作者写的很精彩。然而读完之后查阅资料发现:作者真的是是用华丽的文笔掩盖了史实的巨大疏漏,首先,没有引用考证中国和日本的可靠史料,全凭朝韩史料信口开河,罔顾事实,果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没读过的童鞋们请慎重考虑,本人极不推荐

评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和之后两次著名的侵朝战争一样,丰臣秀吉发起的壬辰和丁酉两次倭乱,一开始就有着同样的野心和藉口:以借道朝鲜之名,行征服东亚之实,之后也收获了类似的过程:从一泻千里,占领汉城,庙堂倾毁,到朝军死战,义军四起,明军参战,只是结局略有不同。战争期间,从官僚体制到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受中国影响巨大的朝鲜,在抵抗外敌时经历的一切,也和天朝如出一辙:君王北狩,党争迭起,重用庸将,尤其是战争末段自毁长城李舜臣,实在让人唏嘘。不过作者虽是加拿大学者,但生长于韩国,所以从骨子里对朝鲜诸多回护,对明军参战的历史作用有刻意轻视之嫌,甚至认为没有明军,朝鲜最终也能击溃日犯,这其实与抗战时刻意忽略国军在正面战场的努力如出一辙,有失偏颇。此外,作者认为朝鲜若借道给秀吉可免战乱,岂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哉?

评分

文字很有文学性,对于史实描绘的很具画面感,阅读难度很低,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来说,对半岛史有兴趣,不熟悉壬辰倭乱的新人都可以翻翻。但是可能确实如评论里很多人所说,这本书的倾向性确实比较明显,而且史料的选择甚至会用上一些早就定论为不靠谱的记录,演义感十足,这点非常遗憾。总体来说,低于预期,不是很推荐阅读......

评分

关于壬辰战争,中、日、朝三国各有记载,中方史料最少,却相对最为可信。而作者明显缺乏史料辨析的意识(可能是因为没有阅读中、日史料的能力,只能依据少量转译的二手材料),大量采用丰富、却对自己美化过多的朝方史料,忽视明军作用,将战争主体整个搞错,使本书可靠性大打折扣,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称为“秽史”亦不为过。 值得表扬的是,作者和译者的文笔都很不错,但字实在太小了,严重影响阅读速度,怒扣一星。这本书其实完全不用裁切成这样瘦长的开本,而采用标准的大32开,就可以加大字号且页数也不会增加。为了外观的设计感而牺牲阅读体验,可谓舍本逐末。

评分

不是外来的和尚就一定会念经。具体错误长书评里已经列举了太多了。引入不同角度来看传统的历史并没有问题,兼听则明。但你好歹引用的史料靠谱一点,严谨一点,而不是带着观点去找史料。这样和那些贻笑大方的公众号伪严肃历史文有什么区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