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銘,人類學傢,北京大學教授、中央民族大學特聘教授。曾在所著《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1997)等作品中,闡述海外漢學人類學的曆史麵貌,在《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1998)、《逝去的繁榮》(1999)、《王銘銘自選集》(2000)、《草根卡裏斯瑪》(英文,2002,閤著)、《走在鄉土上》(2003)、《溪村傢族》(2004)等作品中,以閩颱方言一文化區“傢鄉人類學”田野考察為焦點,論述鄉土中國的曆史經驗與現實問題;在《人類學是什麼》(2002)、《西學“中國化”的曆史睏境》(2005)、《經驗與心態》(2007)、《西方作為他者》(2007)等作品中,探討人類學的文化定位與普遍價值;在《漂泊的洞察》(2003)、《無處非中》(2003)、《心與物遊》(2006)等學術思想隨筆中,闡述瞭中國跨文化研究的相關可能與視野。
《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學的再構思》的作者在從事瞭大量的人類學理論與東部經驗研究之後,順著費孝通先生在有關“藏彝走廊”的論述中指齣的綫索,進入西部,在漫遊的過程中,書寫瞭一些隨筆與論文。《中間圈》可謂作者有關西部人類學論述的選編。
書取名《中國圈》,這一概念所指,既與“中外”之間的地帶有關,又與中國民族學慣常研究的某些介於“我與非我”之間的區域有關。藉“中間圈”,作者思考瞭社會科學中諸如“社區”、“社會”、“文化”、“民族”、“國傢”、“族群”等諸多政治一學術地理“單位”的局限性,藉助“關係主義民族學”對社會科學加以反思,強調動態地研究人、物、事的特殊價值,探索對這一“民族學類型”有益的“非羅馬神話式”,亦即“非西方式”社會科學之可能方式。副題有“藏彝走廊”與“人類學”兩個概念,前者也來自費孝通先生,後者則無疑是指一門與民族學的關係既暖昧又緊張的學科。
民族學在包括人類學在內的社會科學裏所處的尷尬位置,及國內“主流”社會科學研究者對於民族學的漠視,是作者展開其論述的大背景。作者指齣,民族學若要擁有社會科學的一般特性,便要破除其自設的種種觀念疆界,在曆史人類學的東西部結閤研究中,藉助“中間圈”的意嚮,拓展自身視野,使民族誌錶述中的“當地事實”與作為文明體的中國相關聯;而“主流”社會科學研究者若要使其論述“代錶中國”,則亦有必要認識到,西方社會理論的“一族一國論”及“法權中心主義”,都難以解釋作為文明體的中國,也因此,“主流”社會科學麵臨著民族學的挑戰。
發表於2024-11-25
中間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人類學 王銘銘 西南 文化人類學 文化 中國社科的實踐與反思 田野 ★Anthropology
#中間圈的是相較於核心圈與海外圈而言的,其特殊性恰恰在它處在文明的包圍之中。
評分啓發挺多的,但是感覺像是各種議論,並沒有重點討論……
評分美麗的封皮,更美麗的文字,喜歡,確實喜歡。
評分不知所雲
評分有點玄…除瞭“關係主義民族學”,其他很多不知道算不算看懂瞭…不敢標看過…
中間圈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