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顧立雅(Creel)中國古史名譽教授。研究範圍為中國上古文化史、古文字學、經學、《周易》,主要專著包括《西周史料:銅器銘文》、《易經:馬王堆帛書易經第一英文翻譯》、《孔子之前:中國經典的創造研究》、《溫故知新錄 : 商周文化史管見》、《古史異觀》、《重寫中國古代文獻》、《興與象:中國古代文化史論集》等。
发表于2025-02-02
孔子之前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先秦史 海外中国研究 文献学 历史 思想史 夏含夷 国学 孔子之前
本书是《孔子之前:中国经典诞生的研究》台湾正體字本的大陆简化字本,收录八篇专论,通过古文字新证与历代注释细读等多元方式,探讨《周易》、《尚书》、《诗经》、《逸周书》、《竹书纪年》等典籍如何写成、为何要写、在原初语境有何意义,及在往后的历史中如何因晚出的哲学观点而遭到改写或遮蔽。作者以崭新的研究视野和考古学证据,提出新的观点,重新审视古代典籍的创作缘由与流传过程。
本来以为会很枯燥,可竟然出奇有趣,翻译也很流畅。共八篇文章,涉及到五经中的四种,可读性很强,虽然有些地方未必完全令人信服,但也是言之有据了。读此书,生出一个感想,历史学基于出土文献和金文结合的方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有时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但也无形中消解掉了经典作为“经”的价值。而在一个事实大于价值的时代,这样的张力犹为显壑。
评分等候拔牙之前读完。因为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很多的推测也没办法判断,读完之后有两个感受,虽则“两重证据法”是目前的研究公认主流,但上古史、上古文化史仍然不能算是质性研究,而属于阐释学,无论是从《周易》里推断帝乙归妹里的婚姻状况、还是克殷的新证据,太多的推测与“连虚线”,近乎于猜谜游戏,最有力的佐证往往也不来自于解读文本本身,而是横向的证据,比如《诗经》里的证据;另外也觉得 考古学太依赖传统研究者的观点,夏含夷大量引用的还是王国维、顾颉刚等人,甚至 毫不讳言一篇文章玉成的主要依靠就是顾颉刚的观点。考证周公地位变迁史的一篇最有意思,考证诗经中的礼仪时用到了奥斯汀的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竟然不违和,奥斯汀的语言哲学理论本身是有漏洞的,但运用在法律、仪式上没问题。
评分此书所选八篇论文皆关注孔子之前中国古代文献诞生及其衍生问题,包括《周易》《尚书》《诗经》《逸周书》《竹书纪年》以及部分铜器铭文,字里行间不乏充斥着作者对早期中国文化典籍的深沉思考,例如《结婚、离婚与革命》一文指出《易经》卦爻辞的反转及对未来不确定的认识是其文本的核心,这不仅象征了帝乙之女与周文王婚姻的失败,也暗示了周革殷命的可能。再比如《由颂词到文学》,通过比较《大武》《顾命》等的篇章、句法、用韵与同时期铭文,指出颂词不单是礼仪背景下的表演之辞,同时还有重要的指示功能。当然,一些显而易见的猜测也令人困惑,末篇《女性诗人何以最终烧毁王室》,为了弥合传统注家与以葛兰言为代表的民俗学注释风格的嫌隙,认为《汝坟》“王室如毁”之“王”是“玉”的讹写,令人惊诧。
评分前几篇很震撼,尤其周公召公两篇,引证丰富,逻辑清晰,刷新了先秦史很多重要观点。伐纣《世俘》篇的解读也令人耳目一新。周易相关的几篇虽然新意不多,但也算端正和有价值。最后一篇是败笔,可以不读。
评分本来以为会很枯燥,可竟然出奇有趣,翻译也很流畅。共八篇文章,涉及到五经中的四种,可读性很强,虽然有些地方未必完全令人信服,但也是言之有据了。读此书,生出一个感想,历史学基于出土文献和金文结合的方法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有时甚至有身临其境之感),但也无形中消解掉了经典作为“经”的价值。而在一个事实大于价值的时代,这样的张力犹为显壑。
孔子之前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