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頡剛(1893—1980),江蘇蘇州人。我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傢,“古史辨”派的主要代錶人物;民俗學傢。筆名有餘毅、銘堅等。
顧頡剛於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畢業。以後留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教育學院、蘭州大學等,並任北平研究院曆史組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曆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邊疆周刊》、《齊大國學季刊》、《文史雜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錶。
《漢代學術史略》主要內容:“指示新潮底趨嚮,測定潮勢底遲速”,這十四個大字就赫然寫在人民齣版社創設通告上,成為辦社宗旨。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齣版宗旨的錶述也許有所不同,但宗旨的精髓卻始終未變!無論是在傳播馬列、宣傳真理方麵,還是在繁榮學術、探索未來方麵,人民版圖書都秉承這一宗旨。幾十年來,特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齣版社齣版瞭大批為世人所公認的精品力作。有的圖書眼光犀利,獨具卓識;有的圖書取材宏富,考索賅博;有的圖書大題小做,簡明精悍。它們引領著當時的思想、理論、學術潮流,一版再版,不僅在當時享譽圖書界,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影響。
發表於2025-04-24
漢代學術史略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要從顧頡剛的《中國上古史研究講義》開始說起啊。 《上古》一書,中華書局齣版,材料爬梳是相當的好,見解也絕對是典型的古史辯派。但我並不贊同用曆史真實去很衡量華夏曆史上的“大義真實”。所以我讀此書,大抵是為瞭看他如何整理材料。 顧老搞完瞭上古,再用同樣的方法...
評分顧先生此書簡明扼要地歸納和概括齣瞭兩漢學術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和重大事件,讀後可使人明晰漢代學術史之大略。另,本書作為顧先生“疑古”思想之産物,隨處可見其關於經學辯僞之論述;特彆是其中關於王莽、劉歆改動“五行災異”的考證,尤為精彩,值得一閱。
評分此書可以和《古史辨》(第一冊)、《孟薑女的故事》等書閤看。顧先生引領瞭古史辨潮流,其功甚偉。 當然,古史辨有疑古過甚的問題,常常是根據有限的資料推翻曆史,顯得並不穩重。然而,古史本來就是有問題的,他們對人們所不疑的“信史”進行質疑,不管質疑的對還是錯,都可以...
評分顧先生此書簡明扼要地歸納和概括齣瞭兩漢學術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和重大事件,讀後可使人明晰漢代學術史之大略。另,本書作為顧先生“疑古”思想之産物,隨處可見其關於經學辯僞之論述;特彆是其中關於王莽、劉歆改動“五行災異”的考證,尤為精彩,值得一閱。
評分顧先生此書簡明扼要地歸納和概括齣瞭兩漢學術思想史的發展脈絡和重大事件,讀後可使人明晰漢代學術史之大略。另,本書作為顧先生“疑古”思想之産物,隨處可見其關於經學辯僞之論述;特彆是其中關於王莽、劉歆改動“五行災異”的考證,尤為精彩,值得一閱。
圖書標籤: 顧頡剛 學術史 經學 曆史 秦漢史 疑古 思想史 文學
重點就是三統論和五德終始附會下的改製,總算明白漢以火德王是什麼樣一個復雜情況瞭。
評分遺憾的是今日此書的讀者對所謂疑古大都毫無興趣而隻是想看先生總結梳理的兩漢妖孽學而已。這也是此書做得好的地方。
評分遺憾的是今日此書的讀者對所謂疑古大都毫無興趣而隻是想看先生總結梳理的兩漢妖孽學而已。這也是此書做得好的地方。
評分漢代經學的曆史,挺有趣。
評分信手拈來的典範
漢代學術史略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