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簡介:1953年生於上海,1970年至1978年輾轉贛南與蘇北農村插隊落戶,期間自習繪畫。1978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深造,1980年畢業留校,1982年定居紐約,自由職業畫傢。2000年迴國,現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組畫》,近十年作並置係列及書籍靜物係列。業餘寫作,齣版文集有:《紐約瑣記》、《多餘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續編》、《荒廢集》、《外國音樂在外國》、《笑談大先生》、《歸國十年》、《草草集》、《談話的泥沼》、《無知的遊歷》等。
「我忽然明白:要和這難弄的傢夥不分離,隻剩一條路,就是,持續寫他。 」
《張岪與木心》——陳丹青緻木心的私房話.
相隔幾個世代的陳丹青與木心於異地相識相知,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係。本書是陳丹青在師尊木心身故後寫成的十萬字文稿。作者以其極盡寫實與簡約的文筆,鄭重坦率而堅拒濫情,寫下瞭對木心最後的守護與送別過程,淒楚動人。書中文字真摯的記錄瞭對木心的觀察、剖析,讀著彷彿經歷瞭木心一生的鬱鬱不得誌;與學生俏皮的對話;對書寫繪畫的執著及洞見。難能可貴的私房話,非常木心,非常陳丹青,現與讀者分享。
「我不想限製篇幅,不願遺漏種種細節。這是木心以自己的性命的完結,給我上最後一課。」
發表於2024-11-25
張岪與木心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人的情誼,再久長,數年、數十年,總歸開初那段最是金不換。 這是陳丹青在《孤露與晚晴》中的句子,我很喜歡,最初讀到時,約在二〇一四年初。那時,木心的十數冊文集和由陳丹青所筆錄的兩厚冊《文學迴憶錄》,皆已齣版。差不多也是在同一年,我在陳丹青的《草草集》中讀到瞭他...
評分陳丹青將木心的繪畫全歸於其偏愛,即他之絕對,種種記憶,不過撫認瞭他的絕對。同時他以其絕對拂過全世界。這樣觸及的,不過三兩指紋。木心的絕對,其實是他本真,但是且慢,“世界性”,“世界性”呢?那是藝術的本真,世界是一條綫(至多是一股綫)。但木心的絕對,是說這兩...
評分想像著生命的另一種溺愛:木心還活著。 閒散的繪筆迴到烏鎮,木心與陳丹青接肩的青銅般光影正投落光陰的鏡頭裏,寬容的水麵正承受著史詩的倒影。 情感的並蒂往往就是兩派文脈的交匯,相互撞擊、各自沖蝕,最後化作地心瀋澱,此彼不分,妳成瞭我的腰椎,我成瞭妳的臉門。 理想的...
評分講述瞭他與木心的相遇相識、相惜。 張岪,是木心給陳丹青取的另一個名字,取自陳丹青母親的姓。岪乃崎嶇不平之意。 死亡本身不可怕,直述死亡是需要強大的內心作支撐的。一很特彆的讀書感受:陳丹青從開篇,平鋪直敘木心臨終前的種種細節,沒有任何的煽情與鋪墊,他的語言、文...
圖書標籤: 木心 陳丹青 文學 2019 中國 香港文學館 M木心 香港
看的簡體版
評分『很久以前人們都許諾 許諾要是什麼 可以不說』
評分有關於木心的所有文字都讀過,這種執念仿佛是一種追尋與探索。俗一點,叫追星。我不曾追過什麼愛豆,好看的皮囊不足以,一位死者的靈魂卻如此值得。 我如今的寫作皆不齣自所願,是一種打工。一如木心點撥陳丹青。幽默也好,隱喻也好,故事和颱詞都不是齣自我本心。我私覺得,那些東西,其實離我很遠,隻有一頭紮迴來,纔是歸屬。 多好的避風港,有所歸。這世間曾經有過這麼有趣的人,多好的靈魂,多好的一生。 我不知道,他內心究竟如何認定自己的一生。但我的人生卻因為他的存在而延長,持久,深厚。這是作傢,這是真正的靈魂。 一個,你看不齣這個人的時代,生平,甚至不確定他的國傢,歸屬。倘若從不曾讀他的傳記,會以為這是橫空齣世的神。 我隨著他死亡的細節而仿佛置身晚晴小築,銜命首義,生生不息。 海盜都趕走瞭啊。
評分裏麵的每一篇文章都讀過。再讀還是感動,幾處淚目。陳丹青文筆有受木心先生影響嗎,簡潔,準確,藏機鋒。《文學迴憶錄》是我的枕邊書、隨時隨處翻開讀幾句,每次都覺得,讀後的自己比讀前變得稍微好一點點……
評分最喜歡《傑剋遜高地》。於我而言,《繪畫的異端》太散且太長,整本文集裏隻有這篇不太喜歡。《漫談木心》的新周刊提問者水平太次,丹青有時也毫不留情指摘,唯獨這篇論及木心與政治,想必廣西師大刪瞭不少吧。有人講陳齣版木心談木心會讓木心難堪,讀《木心談木心後記》時,我覺得如何評判是木心與丹青兩個人的私事,與他人無關,甚至與讀者無關。晚間閱讀《守護與送彆》時,帶著降噪耳機聽丹青為木心葬禮選編的古典樂。陳丹青的品味真好,肅穆灰色封麵底,草紙摩挲的質感,閱讀是享受。
張岪與木心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