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辰亮
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达人”,微博1050万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
昆虫学硕士,《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官方微博账号@博物杂志运营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协2017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热爱大自然,喜欢研究动物、植物和中国历史文化,擅长用幽默的文字为网友鉴定物种,轻松有趣的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
《海错图》成书于清康熙年间,是浙江人聂璜绘制的一部海洋生物图谱。聂璜把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海洋生物都画进了这部图谱。书中记载亦真亦假,妙趣横生。清雍正年间,此书传入宫中,深受历代皇帝喜爱。现第一、二、三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四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4年,北京故宫出版了前三册,我买了一本,开始系统地了解这部书;2015年,正式考证书中的生物。2016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考证了36幅《海错图》原图。2017年出版了《海错图笔记·贰》,考证了40幅《海错图》中的原图。
在第三册中,我考证了63幅《海错图》原图,而且每篇文章的字数比前两册有显著增加。写第一册时,我都挑简单的写。第二册挑战了一些有难度的物种。到第三册,那些考证困难的物种,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解决掉。这是需要时间的。有些问题不是多看两本书就能解决,必须自己亲手去做。考证的物种多了,考证难度大了,要说的话自然也就多了。
——张辰亮
——读《海错图笔记·叁》 文/蓦烟如雪 《海错图笔记》已经第三本了,它受欢迎的程度不言而喻,而作者的考证之路也越来越广。 作为昆虫学硕士、专注科学传播的“博物达人”,新浪微博粉丝心中的“什么都知道”的张辰亮依旧不改严谨的考证态度,还能用幽默风趣的文字调侃物种。 ...
评分舌鳎切头、扒皮,嫩滑多肉又没刺 淡水里的三线舌鳎特别好吃 胡沙性善而肉美 双髻鲨肉细骨脆而味美 章鱼卵“如豆芽状,食者取此为美” 江刀堪称美味。 子鮆“炙干,其味甚美” 姑苏有虾子鰳鲞,更美。至江北则香而不腥,味尤胜。 鲙“鲻鱼为上” 乌鱼子“以其子成片,用薄盐薨之...
评分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真的非常喜欢这本书。整本书的设计以及他用的封面和纸张,我都非常喜欢。配图实在太精美,整本书都制作精良,内容都一直在给我惊喜。 从作者的序里,我就知道想要创作这一系列的《海错图笔记》是十分不容易的。《海错图》是清朝聂璜所作的海洋生物图谱。整套...
评分 评分喜大普奔!千万网友心中“什么都知道”的薄雾男神张辰亮休息了两年,终于出了《海错图笔记·叁》!作为博物小粉丝真的是太开心啦!!来跟着我一起了解下我的男神和他的新书啊! 薄雾男神是谁? 微博上有个超受喜爱的营销号,没错,的确是营销号,但是那也是个有千万粉丝喜欢的...
这一本读起来确实比前两本要有难度一些。对那个头骨可以拼成鹤的鱼心驰神往。特别喜欢关于鲲鹏的说法。现实可以科学,但是想象需要不设限。
评分这个系列的第三本也读完了,依旧喜欢。 希望多一点这种轻松有趣的博物文。
评分最初是喜欢《海错图笔记》丛书的装帧,古朴、精致,图画也美;阅读之后才发现内容更加有趣,很多知识贴近生活,解答了多年的疑惑;当然,如果孩子大一点的话也非常适合亲子共读。已经全部收入,准备珍藏啦~
评分一本比一本好了。
评分与前两本《海错图笔记》相比,叁保持了前两本一贯的水准,这次又增加了很多对清朝博物君聂璜笔下《海错图》里的物种严谨的考证和图示,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比如说鸦片鱼头是什么鱼的头、大闸蟹里的“法海”到底在哪、海萤和夜光藻有什么区别……人的认知区域都是有限的,就像小亮在书里说的,被现代人忽略的细节没准古人就有记录过。在故纸堆里朝花夕拾,还能掏出新知识,也能看到很多物种的古今变化。这些年原创的自然类图书越来越多,《海错图笔记》系列在里面仍然是一枝独秀的,看起来通俗易懂的文字后面需要大量的查证和转化,甚至需要分子生物学实验辅助,这也是这个系列图书的可贵之处,靠谱、严谨又不失趣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