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莉莎白·皮萨尼(Elizabeth Pisani),通晓印尼语、法语等多国语言,拥有中国古文、医疗人口学、传染流行病学等学位,1988至1991年间担任路透新闻社和《经济学人》杂志驻印尼特派记者,2001至2005年以流行病学家身份与印尼卫生部共事,2011至2012年赴印尼群岛游历,现居伦敦。另著有《妓女的智慧:官僚、妓院与艾滋事业》。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3,500座岛屿组成,住着360个族群,说看719种语言。它不仅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也是一个有着无与伦比的文化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国家。印尼长年饱受殖民剥削与冲突战争蹂躏,拥有复杂的殖民经验与艰辛的现代化历程,加上其地理特征所导致的多种族、 多语言、多宗教的特性,要理解它殊为困难。伊丽莎白·皮萨尼曾先后以驻外记者和艾滋病流行病学家的身份周游印尼诸岛,深入观察和理解这个神秘多变、处于现代与传统的奇妙交汇处的国度,并深入剖析印尼近代史、政治制度、种族宗教认同、僵化官僚体制,以及传统的“黏稠”文化,将游历中所见所闻的零星片段逐渐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印尼画像。
作者伊丽莎白,牛津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前路透社记者,1990年前后在印尼报导。精通中文、印尼语,这样的身份,让她作为一个性病研究者再次登陆印尼时有着更深入洞察的能力,不论是和当地居民的交流,还是采访华人社区,都游刃有余。 印尼有超过17000个岛屿,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
评分2020年第一本M 提起印尼,我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排华,高中时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这件事之后还去网上搜过相关信息,当时真是义愤填膺;第二个想到的是巴厘岛,毕竟它不止一次的在我朋友圈出现;再者就是之前在杂志上看到过曾有华人在婆罗洲建立过共和国,本书也有提到----兰芳共...
评分作者伊丽莎白,牛津大学中国文学硕士,前路透社记者,1990年前后在印尼报导。精通中文、印尼语,这样的身份,让她作为一个性病研究者再次登陆印尼时有着更深入洞察的能力,不论是和当地居民的交流,还是采访华人社区,都游刃有余。 印尼有超过17000个岛屿,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
评分2020年第一本M 提起印尼,我本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排华,高中时历史老师给我们讲过这件事之后还去网上搜过相关信息,当时真是义愤填膺;第二个想到的是巴厘岛,毕竟它不止一次的在我朋友圈出现;再者就是之前在杂志上看到过曾有华人在婆罗洲建立过共和国,本书也有提到----兰芳共...
评分“万岛之国”印尼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当我们在地图上寻找它时,它以赤道为轴散落在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像一串珍珠项链,与中国隔南海相望,可印尼究竟有多少个岛屿组成却众说纷纭。当我们再近一步去了解这个国家时,大概也只能想到巴厘岛、大海啸、排华事件,还有曾经的万隆会议...
#????说书# 【柒书坊好书榜】就像扶霞的《鱼翅与花椒》,本书写的是一个外国人眼中的印尼。是一位很棒的英国女记者,根据自己数次前往印尼诸岛所做的田野调查而写成,属于纪实文学。对印尼人来说,书中内容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不值一提。不过,对不了解印尼的读者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印尼各岛,没有一张统一的全国地图;全民信教,却信得五花八门;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绝大部分人仍乐于安于现状(游手好闲);印尼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口,却怎么也吃不上人口红利……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作者伊丽莎白有自己的观点。在印尼的身上,能捕捉到我国的影子。唯一不喜欢本书的一点:作者流露出的对印尼岛民不懂礼貌,不讲卫生的歧视。
评分一本游记和历史夹杂的小书,描绘了跨越几个时区将散落在海中的岛屿如何整合成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过程。
评分没想象中的好。是本游记,作者试图通过随机遇人的方式来获取印尼民众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当然她也自知通过这样的旅行是不太可能展现太深度的东西的。书里很多时候就是在反反复复地谈论印尼的腐败、贫穷、落后 … 尽管作者声称自己「热爱印度」,但我还是觉得她的笔端不时流露出白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翻译很流畅,但经过我对照原文之后,不得不说有一些译法值得商榷,比如说原文里说苏卡诺 secular,竟然被翻译为「平民出身的」。此外,有不少删节。从本书中了解到的几个点:印尼民族数量极多;信仰方面并非伊斯兰教独大;印尼作为群岛的这一地理情况在其政治中有重要影响。
评分非常好看~
评分非常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