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简介
卢玮銮
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2002年退下教职,改任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香港故事:个人回忆与文学思考》《香港家书》《夜读闪念》等。
熊志琴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及文学,200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现于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任教。
发表于2025-04-18
光影的来处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的经济远远超越内地,90年代香港经济达到巅峰,1995年的时候香港一城GDP相当于中国内地的四分之一,超过北上广总和还多。当年香港文化也成为强势文化辐射内地。我们七零后小时候经常听香港歌曲,看香港电影,香港就是一个遥远又神一样的存在。等到2000年以后,...
评分通俗而言,文学是文字的艺术,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便从文学中汲取灵感。随着电影艺术、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阅读文学、观看电影,都必须转化为私密的个人体验,都需要投注情感与思考。其次,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形态,它们最终关注的...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文学作品的热爱总是要大于影视作品的,我总是认为“剧不如书”.一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再好,比起原著来还是稍微逊了那么一点。其实我也明白自己上述的看法未免有些偏执,影像与文学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媒介,文字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电影中是很难明确展现的。...
评分影像人的职业生涯,真正的开头往往不是“看电影”,而是“看到有人拍电影”。影像人看不到你,尽管你在旁边,你不在剧情里就是透明的。他们被人簇拥着。在这种没有交集的簇拥之下,他们不是人是载体,你也不是人是围墙。相互解说很难,承认看到与没看到容易。就像海水与海岸相...
评分通俗而言,文学是文字的艺术,电影是光影的艺术,自电影诞生以来,它便从文学中汲取灵感。随着电影艺术、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跨界现象越来越普遍,阅读文学、观看电影,都必须转化为私密的个人体验,都需要投注情感与思考。其次,文学与电影作为艺术的形态,它们最终关注的...
图书标签: 电影 张国荣 电影理论 文学 香港文学 专业 2019 2081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开设了“文学与影像比读”课程,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小说作为研读对象,并邀请相关的演员、导演、作者为学生演讲及接受访问,对影像与文学展开了不同角度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张国荣、伍淑贤、许鞍华、刘以鬯的演讲及访谈记录。游走于影像与文学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中,他们的创作者说,出于文学,入于光影。文字与光影交错之间,互为参照。
珍贵的是哥哥的那一截,可惜他的内容最少。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霸王别姬的结局是哥哥和张丰毅一起想出来的。假如有更放开的环境,更无需顾虑审查,霸王别姬会被哥哥演成什么样子…… 哥哥说有一场戏他要搂着张丰毅的腰,但是张丰毅紧张得全身在发抖。
评分哥哥那四篇当然是极好的,非常珍贵,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霸王别姬里对同性恋的处理,既要演绎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又要照顾到陈凯歌对这个话题的避忌。许鞍华一路吐槽自己当年对倾城之恋和半生缘改编的失败,于我看来张爱玲就是很难改。。。不过,她提到原著改编的两种操作很有启发意义,一个是徐克对笑傲的改编,保留其精神,解构其内容;另一个是对原著的颠覆,举的例子没看过,黑泽明的蜘蛛巢城算是这种吧。
评分把办公桌横起来,听张国荣的歌,看看每天非典的伤亡数字——我一个多月的非典生活,所以看到张国荣演讲实录,果断通过这个选题。
评分971/原来《胭脂扣》十二少的首选不是张国荣,而是郑少秋;许鞍华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为了与邵氏解约;王家卫《花样年华》的男主原型其实是刘以鬯……地铁上读完了《光影的来处》,虽然是整理汇编,却了解了不少故事背后的故事,也是很珍贵,
评分薄薄一本书,但是很多珍贵资料,尤其是张国荣和许鞍华的部分,张国荣对于《霸王别姬》的遗憾,是陈凯歌还不够大胆;许鞍华向来是舍得批评自己,对偶像王家卫则不吝赞美,《倾城之恋》是急就章,总感觉《第一炉香》很大概率也会重蹈覆辙。
光影的来处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