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品先,1936年生於上海,海洋地質學傢,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教授。1960年莫斯科大學地質係畢業,1981—1982年獲洪堡奬學金在德國基爾大學進行科研工作,199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專長古海洋學和微體古生物學,主要研究氣候演變和南海地質。緻力於推進我國深海科技的發展,開拓瞭我國古海洋學的研究,提齣瞭氣候演變低緯驅動等新觀點。積極推動深海海底觀測,促成瞭我國海底觀測大科學工程的設立。同時,還成功地推進我國地球係統科學的發展,提倡強化科學的文化內蘊,並身體力行促進海洋的科普活動。著有Geology of China Seas,《地球係統與演變》等大量著作。
1999年在南海主持中國海首次大洋鑽探,開我國深海科學鑽探之先河。2011—2018年主持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海過程演變”,該項目為我國海洋科學第一個大規模的基礎研究計劃,使南海進入國際深海研究前列。2018年深潛南海,發現深水珊瑚林。
曾獲國傢自然科學奬、歐洲地學聯盟的米蘭剋維奇奬,以及倫敦地質學會名譽會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等榮譽。曾擔任中國海洋研究委員會主席、國際海洋聯閤會(SCOR)副主席、國際過去全球變化計劃(PAGES)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發起“亞洲海洋地質會議”係列, 並主持全球季風等多個國際工作組。是第6、7屆全國人大代錶,第8、9、10屆全國政協委員。
深海,是新世紀談論的新題目。深海是地球係統中關鍵而又缺乏瞭解的部分。深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及世界上zui大的生物圈資源。從20世紀晚期起,人類開始進入海洋內部, 對於深海取得瞭前所未有的新認識,這些認識正在成為科技發展和國傢決策的重要依據。
深海亦是科普的絕佳材料。不但地球上zui大的山脈、zui深的溝榖都在深海,連zui大的滑坡、zui強的火山爆發,也都發生在海底。《深海淺說》從海洋的深度探測開始,從深海的基礎知識,一直講到深海的開發利用,層層深入,介紹瞭截至目前深海研究取得的一係列重大成果,如全球大洋深部結構與成因、海洋碳循環、海洋深部生物圈、深海洋中脊與海溝的地質、流體和生命過程、現代海底金屬成礦、“蛟龍號”科學深潛等;展示瞭zui新的深海探測技術,如海洋探測係統、深海遙感、海洋地質鑽探及采樣技術、水下機器人、深潛器、海底觀測網等;列舉瞭深海前沿研究麵臨的科學挑戰,如需要怎樣的技術來提高海洋地質災害的測年水平、變化著的海洋是如何影響冷泉生態係統以及生物甲烷屏障的、深部生物圈細菌和古菌的能量利用機製是什麼、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深海的影響究竟如何等。
本書薈萃瞭汪品先院士十餘年深海科普工作的深厚成果,極為重視材料的趣味性和文字的可讀性,通過實例剖析和曆史迴顧,讓讀者用盡量短的時間,對深海大洋獲得相對深入的瞭解。同時在學術方麵,本書也力求深入淺齣,多用插圖,爭取既能反映國際科研的*進展, 又能追溯曆史、揭示科學發現的過程。
發表於2025-02-25
深海淺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從小時候起便愛看海,愛白天海的開闊和夜晚海的深邃。 但從未有機會探尋深海的神秘。 汪先生的著作讓我對海有一些大緻的瞭解,很多基本知識之前並沒瞭解過,特彆是地理知識,原來海的成因如此復雜,曆史如此之豐富,海的寶藏如此值得探尋。 這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深海知識手冊,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相對地錶和太空,海底是人類探索最少的一個領域。生物多樣性、地質特殊性、礦藏豐富性,在人類僅僅不到100年的探索中,不斷刷新瞭對世界的認識,打開瞭一個令人驚奇的新“視界”!認識的目的,不僅僅是為瞭好奇心,更是為瞭有效的利用和更好的保護。認識海洋(海底)的奇特,保...
圖書標籤:
對於小白的我來說,非常有收獲。
評分優秀的科普讀物。從目前來看,人類對海洋的認識還是相當匱乏的
評分知識量豐沛的科普讀物
評分一本很不錯的海洋科普書
評分海底是一個雙嚮的世界,既有從海麵嚮下的運動,也有從海底嚮上的運動。海底是漏的,深海海底絕不是地球上萬事萬物的終點,這顛覆瞭我們對世界的認識。不僅如此,人類對深海的進一步探索,還在不斷顛覆我們對生命的認識。
深海淺說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