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1928-2017)
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高校。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工作,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著述颇丰。代表作有《听听那冷雨》《白玉苦瓜》《藕神》等。
余光中深情散文精选集,完整收录《假如我有九条命》《高速的联想》《花鸟》等经典名篇。女儿余幼珊作动人长序,同时特别纳入《诗人与父亲》《父亲·诗人·同事》《月光海岸》《爸,生日快乐!》四篇余光中女儿描写父亲的文章。 余光中用深情笔触书写朴素日常、浩瀚万物,把对生命的热爱一字一句传达给世人——最好的生活,是拿一生珍重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深情与真意。 他瘦弱的身体里,有炽热的光,照亮了苍白年代里无数幽闭孤愤的心灵。
作为乡愁诗人中最有力的代表,毋庸置疑是余光中先生了。但碍于传统的义务教育只将余光中定位一个诗人,而忽略其他身份,致使我们读者或者学生对他的了解,尤其是文艺空间的了解就是显得狭隘了。要知道他可是有四个女儿的父亲,他的财产只靠诗人的收入是分不够的,于是他就还有...
评分 评分余光中都是你,好像是一句深情的告白,余老先生爱诗歌、爱车、爱地图、爱摇滚乐、爱驰骋人生与荒野;他怀念过往的岁月与好友,为家乡一草一木的变迁而感伤,又拥有转而释怀于山水的大度,他的一生比起同时代的其他文人,其实并不坎坷,但是却因此造就了他闲淡自然的心态,因此...
评分不得不承认,知道余光中,确实是因教科书中那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乡愁》。尤其最后那段,站在岛屿上,隔着海峡,望着大陆,似浅实深的乡愁,它代表着老一辈人心中的遗憾,也成了我们了解历史,了解对岸的入口,更重要的是,余光中用《乡愁》告诉我们,心中那股无法表达、无...
评分最惊讶被触动的是几篇有点意识流的散文,《地图》《四月,在古战场》。实话实说并不能完全看懂,但中心的感情是明确的,而且给我的感觉倒是很像诗。之前不知道在哪看见的课堂截图,一些诗歌实验,同学们分别写上下句,随机串成诗,反而是妙极。跳脱出原有语言顺序,字词习惯的文字,意想不到的美妙啊。 “他只能独咽五十个世纪乘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凄凉”
评分每一篇都很精彩,文笔流畅又富有诗意,还能引起我的共鸣,真了不起啊。
评分基本没看进去,体验一般
评分花鸟这一篇真的感触很深
评分最好的生活,是拿一生珍重地对待一个人或一件事,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深情与真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