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诗人。《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歌德创作这部小说时年仅25岁,它采用的书信体形式开创了德国小说史的先河。小说描写进步青年对当时鄙陋的德国社会的体验和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道德等级观念的反应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少年维特爱上了一个名叫绿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他人订婚。爱情上的挫折使维特悲痛欲绝;之后他又因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感到前途无望而悲愤自杀。
小说1775年出版时被认为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问世后震撼了德国乃至欧洲整整一代人的心。
《少年维特的烦恼浮士德(德国)》篇幅不长,情节也并不复杂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维特和绿蒂两人,全书以主人翁维特不幸的恋爱经历和在社会上处处遇到挫折这一根线索串连起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
《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于1774年,是歌德早年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它的出版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在《浮士德》的第二部出版以前,欧洲足足有五十年之久,歌德的名字总是和《少年维特这烦恼》连在一起。
我不想讨论文学上不同流派的演化,在我看来无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亦或其他,都有在文字中直面存在困境的时刻,一种深深的痛楚——存在之痛,在各种作品从各自方向的逼近中,或以喜剧的形式、或以悲剧的形式,或激烈、或平和地被刻画和描摹出来。今天,我选取了本无关联的两部...
评分《少年维特之烦恼》首次出版于1774年,一经出版就在德国甚至整个欧洲大陆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年轻人争相模仿书中维特的打扮,一时间蓝色燕尾服配黄色马甲成了青年中极为流行的服饰,甚至还有人模仿维特的方式吞枪自杀,其风靡程度与二十世纪中后期塞林格《麦田里的...
评分 评分我不想讨论文学上不同流派的演化,在我看来无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亦或其他,都有在文字中直面存在困境的时刻,一种深深的痛楚——存在之痛,在各种作品从各自方向的逼近中,或以喜剧的形式、或以悲剧的形式,或激烈、或平和地被刻画和描摹出来。今天,我选取了本无关联的两部...
评分春风啊,你为何要将我唤醒?你轻轻的抚着我的身儿说:我要滋润你以天上的甘霖。可是啊,我的衰时近了,暴风雨即将袭来,吹打的我枝叶飘零。明天,有位旅人要来,他见过我那美好的青春,他的眼光在旷野上搜寻,却不见我的踪影......
痴情总被无情伤。真心离伤心最近。
评分我的心!
评分敏感多情的少男,求而不得的痛苦我们都懂,其实过了那一阵子也就好了。
评分敏感多情的少男,求而不得的痛苦我们都懂,其实过了那一阵子也就好了。
评分敏感多情的少男,求而不得的痛苦我们都懂,其实过了那一阵子也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