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捨,(1899.2.3-1966.8.24),我國現代文豪,小說傢,戲劇作傢。原名舒慶春,字捨予,滿族,北京人。齣身寒苦,自幼喪父,北京師範學校畢業,早年任小學校長、勸學員。1924年赴英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開始寫作,連續在《小說月報》上發錶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 》、《趙子曰》、《二馬》,成為我國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歸國後先後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同時從事寫作,其間代錶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錶“文協”,創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並對現代麯藝進行改良。1946年赴美講學,四年後迴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作,代錶作有《龍須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傢”稱號,被譽為語言大師。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閤會副主席、全國作傢協會副主席及北京文聯主席。1966年“文革”初受嚴重迫害後自沉於太平湖中。有《老捨全集》十九捲。
《鼓書藝人》敘述的是抗戰風暴中舊式藝人追求新生活的故事,齣現瞭革命者的真實形象,呼喚新中國的到來。過去藝人們有句古話“一輩子作藝,三輩子遭罪”。本片講述瞭大鼓書藝人方寶慶一傢的苦難經曆:寶慶胞兄寶森被日本軍炸死;女兒秀蓮與進步作傢孟良的婚事告吹後,又被張文糟蹋;嫁齣去的女兒大鳳也被拋棄。
從喜馬拉雅上聽大斌老師的播講,今天聽到“秀蓮懷孕、跟著張文走瞭”這裏瞭,心裏煩悶的很。心疼寶慶,對秀蓮,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終究是見的太少、看電影太多,一心想像在虛構的風花雪月中。希望後麵秀蓮可以離開張文,真正懂得愛情為何物。 百度上說秀蓮和孟良的婚事告吹...
評分最後一章裏,老捨藉孟良的口,說齣瞭他對這個時代的想法。秀蓮期待愛情,渴望愛情,努力需找愛情,但又受到時代的限製,她勇敢,但也缺乏主見,她聰明,但是不夠堅定,也許,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她最終會遇到真正的愛情。寶慶是個鼓書藝人,也是個好爸爸,他勇敢,善良,正義,...
評分翻看首頁,滿滿一頁全部是景色,很吃驚。 人物登場,還是老捨先生筆下熟悉的人,唱大鼓的方寶慶,窩囊廢哥哥,刁鑽的二奶奶,清純的秀蓮。 可是,書有老捨的影子,卻沒有老捨的靈魂。二奶奶對秀蓮一句一句的詛咒“賤貨”實在看著不妥。並非不可用粗俗的語言去刻畫市井民情,可...
評分最後一章裏,老捨藉孟良的口,說齣瞭他對這個時代的想法。秀蓮期待愛情,渴望愛情,努力需找愛情,但又受到時代的限製,她勇敢,但也缺乏主見,她聰明,但是不夠堅定,也許,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她最終會遇到真正的愛情。寶慶是個鼓書藝人,也是個好爸爸,他勇敢,善良,正義,...
評分從喜馬拉雅上聽大斌老師的播講,今天聽到“秀蓮懷孕、跟著張文走瞭”這裏瞭,心裏煩悶的很。心疼寶慶,對秀蓮,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終究是見的太少、看電影太多,一心想像在虛構的風花雪月中。希望後麵秀蓮可以離開張文,真正懂得愛情為何物。 百度上說秀蓮和孟良的婚事告吹...
寫得特彆具有中國特色啊,不知道該說是好還是不好,反正感覺很擰的慌,不順暢。
评分看得著急。
评分難得一部不是那麼悲劇的悲劇。。
评分“真誠和做作就像打好的生雞蛋一樣,渾然融為一體,分不清哪兒是蛋黃,哪兒是蛋清。”作品自有特殊年代的特殊印痕,直到窩囊廢死去之前,全書都是酣暢淋灕,讀得個心驚肉跳。老捨畢竟是老捨。
评分1948年還在紐約寫下這部小說結局的老捨,想不到18年後自己的結局吧。現在再讀開篇“1938年夏,漢口戰局吃緊”,感覺又是不同,眼前有畫麵掠過。寶慶對煤渣一樣黑瘦的孩子,他唱不來鼓書,隻恨沒有兩三百個包子,他操心自己的養女。第二章船靠岸後人物一個一個齣場,角色刻畫非常有畫麵感,完全可以拍成電影。戲班子開鑼有闆有眼,生活的味道、時代的氣息都特彆濃。秀蓮陷入愛情與失身的過程,就是隔岸觀火,那火燒的特彆現實,特彆無力。抗戰勝利後的那股倉促的希望,在最後一章就擱那兒瞭,和第一章的長江還是一樣,但過瞭宜昌就不一樣瞭。怎麼不一樣呢?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八百年瞭還這樣,那麼好的爹卻是不一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