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曼彻斯特(1922—2004)。
1932年,当《光荣与梦想》记录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威廉・曼彻斯特年仅十岁,但他已是“贪婪”的报纸读者。作为一个马萨诸塞州工人的儿子,他切身体会到了经济大萧条带给美国人的痛苦。
1936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一年,曼彻斯特14岁,成为了马萨诸塞州斯普林弗尔德民主党总部的一位志愿者。珍珠港事件后,他在海军陆战队服役,后在日本冲绳岛身负重伤,疗伤期间因缘际会与约翰·肯尼迪结下了深厚友谊。
战后,曼彻斯特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俄克拉荷马日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担任记者。1955年,他离开报界去卫斯里安大学任职。
1961年,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后,曼彻斯特多次为肯尼迪撰稿,日后利用这段经历写出了有关肯尼迪的三部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总统肖像》、《总统之死》和《一个短暂的辉煌时刻》。
曼彻斯特一生著有18部作品,包括两部小说。他辞世后,以CNN为代表的美国媒体最为关注的是其人物传记类作品,除前述肯尼迪系列外,描写麦克阿瑟的《美国恺撒》、描写丘吉尔的《最后的雄狮》三部曲亦是他的代表作。至于曼彻斯特描绘美国从1932年到1972年长达40年社会实录的鸿篇巨著《光荣与梦想》(1974年出版),仅被蜻蜓点水般地一笔带过。
然而,许许多多的中国人却无法忘怀《光荣与梦想》当日带给他们的震撼与启迪。上世纪70年代末,刚刚从一场文化浩劫中幸存下来的中国人向国门外的世界睁开了双眼。以《第三帝国的兴亡》、《光荣与梦想》为代表的西方现当代写实类作品就这样闯入了一代人的眼帘。
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重要历史转折点。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后依循旧路,还是勇敢地开辟一条新路?举国上下在思考,也在争论。此时此刻,《第三帝国的兴亡》来了,上至高级干部,下到普通知识分子,读者们都从中看到了令人十分熟悉的场景: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光荣与梦想》也来了,虽然第一版的中文出版说明强调,“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暴露了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但读者们却从书中所呈现的40年间美国民众的精神风貌、美国社会风尚以及各阶层生活,触摸到了美国之所以成长为世界第一强国的种种细节,也感受到了美国社会生生不息的特有气质。
一个大半辈子只觉得自家小马车好使的山里人,突然间来到大城市的十字路口,听到周围的一片片轰鸣声,再看到各式交通工具来回穿梭,自然会头晕目眩,思维混乱。然则定下心来,他自然会明白往日生活的贫乏和自己“无知无畏”的荒唐。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对于中国读者的思想启蒙作用,恰在于此。
曼彻斯特原是记者出身,在创作《光荣与梦想》时,他根据大量的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充分运用新闻报道的特写手法,勾画出了整整40年间的美国历史。
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巨大变化都被他描画得绘形绘色,原书近150万字阅读下来令人竟无半点厌倦之感:“世界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由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民族从危机走向强盛再陷入危机的奋斗史。虽然此书成于越南战争刚刚结束、水门事件甚嚣尘上的年代,作者难免对美国的前途存在一些把握不住的迷茫,但事实上美国已开始逐渐修正此前的错误,在新国际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向着有利的地位扎实迈进。日后,不管苏联如何挑衅,美国都能予以反击。如今获得极高声誉的罗纳德·里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登台亮相的。
《光荣与梦想》中文版的面世,对中国人在历史领域的写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写史,往往是笼统概括巨多,具体细节鲜有。即使有个把细节,也是精心择出来为结论服务。反观《光荣与梦想》,通篇以细节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又生动的美国变迁图景,读者与书本的“距离”在阅读过程中不经意间被缩小到了极致。
从1979年算起,《光荣与梦想》来到中国已整整30年了,恰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其间隐含的互动作用,值得新老读者共同回味。
发表于2024-11-25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我几年前读西方人的新闻时,哪怕经历了翻译可能带来的失真,仍觉得它与国内的新闻有很大不同。国内的新闻总是平铺直叙的叙述一个新闻事件,而西方新闻往往在保持客观性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类表现手法使得新闻有趣,充满了可读性,其中如经常的夸张、比喻等手法使得读者更...
评分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好几次我想放弃,其中读了1个星期后,停了下来。因为觉得整本书写的太过于注重细节,而这些细节并不是我关心的,所以感觉有些读不下去。读完此书后我再次觉得无论一本书多么有名,别人反复推荐你去读,你在读之前一定要确认一下这本书对你有什么用,不值得读...
评分历史是政治家的荣辱史。所有人则纠结在政治的漩涡里,或者上蹿下跳,或者左摇右晃,但人总也逃避不了被贴上“历史”标签的那刻,毕竟人总要活在看似美好或者肮脏的社会里,不能离开,没有选择,只有坚守,或者绝望的等待告别,即使选择自杀那也没有逃避被历史记录的...
评分现在看来,这种颇具现场感行文方式的冲击力早已消逝,更无论其翻译上由于时代、文化隔膜以及单纯译者学艺不精而造成的明显的胡说八道,是为厚颜。 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用120块的昂贵价格将错就错地继续出版一本曾经以及现在都缺乏校对这一道出版手续的书,虽然董...
评分这部书最难忘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当年读到它的那种人文环境。当时是从中学里的图书馆里借到第一部的,商务印书馆版本,32开本,纸质不敢恭维,但是打开一看,就马上抓住了我的心——原来历史还可以这么写啊!在当时,主旋律还是主旋律,一样的曲调,一样的风格,王朔们也还刚...
图书标签: 历史 美国 美国史 光荣与梦想 经济史 美国历史 经济学读物 经济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插图本)》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进入了空前的大萧条时期。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大规模失业,甚至连农民都陷入破产的境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当时的胡佛政府甚至都不承认大萧条的来临,虽然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但政府却仍然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危机意味着毁灭,同时也蕴涵着新生,美国社会到了痛定思痛,面临抉择的时刻。罗斯福,这一注定要载入美国辉煌史册的人物走到了前台。当时,美国社会形势之混乱,超出想象,各种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各种社会思潮泛滥成灾,更有成千上万失去生活保障的下层民众在街头聚集,整个美国命悬一线,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仅仅需要一个火星,美国社会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力挽狂澜,赌博似的出台了…·系列法案,开始了他的百日新政。百日新政,万般激荡,但罗斯福政府终于顶住压力,稳定了大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美国国内矛盾缓和下来,也由此把美国带入了战时经济,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促使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更让美国走上了富强之路。
一种角度
评分难以形容我读完此书之后的心情。
评分看内容还是很详实。但明显这档次不如冯克利之于傅高义啊,也不同于沈联涛。不像小说也不学术也不那么传记。
评分看看美国的历史就知道现在中国的情况是必经之路
评分看内容还是很详实。但明显这档次不如冯克利之于傅高义啊,也不同于沈联涛。不像小说也不学术也不那么传记。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1932~1941)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