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是寫哲學史的必要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則寫齣來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學史」。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是當今哲學泰鬥勞思光在中國哲學方麵最重要的著作。透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韆年中國哲學的內涵,條分縷析呈現在您的眼前。本冊主要介紹古代中國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傢學說。其中每一章節,皆有深入淺齣的說明,其內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涵。
第三章孔孟與儒學 (下)孟子及儒學之發展 第二節孟子之學說 心性論 心性論可分為三點,其一,性善與四端說(價值根源與道德主體的顯現);其二,義利之辨(道德價值的基本論證);其三,養氣與成德工夫(道德實踐) 案:明顯可見,勞思光是以主體性哲學的進路來詮釋孟子的思想...
評分第一章考證南北兩大文化為儒道兩傢不同的曆史淵源,大部分學者皆認為此係勞先生一傢之見,餘不以為然,勞先生的論據論斷嚴謹,亦是為其心性論中心的詮釋架構埋綫。 古代思想一章獨創在對天命觀的解析,雖二分但足以盡,傅佩榮氏《先秦儒道發微》詳為分析反而閑得雜亂肢解。 儒...
評分第一章考證南北兩大文化為儒道兩傢不同的曆史淵源,大部分學者皆認為此係勞先生一傢之見,餘不以為然,勞先生的論據論斷嚴謹,亦是為其心性論中心的詮釋架構埋綫。 古代思想一章獨創在對天命觀的解析,雖二分但足以盡,傅佩榮氏《先秦儒道發微》詳為分析反而閑得雜亂肢解。 儒...
評分第二章古代中國思想 本章所要討論的是孔子之前的中國思想。古代中國,指孔子之前的中國而言。以孔子為第一個有係統的哲學理論體係的哲人,此前的思想隻能算作是中國哲學未齣現之前的零星思想。 以哲學史的治學態度,隻能考察古代中國與哲學有關的觀念,其他的概不能涉及。 古代...
拎得清,講得透,真心好
评分勞先生文字邏輯性非常強,特色即基源問題研究法,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述前人思想上,某種角度來說應是種很特別的整理方法。南北文化及儒學寫得非常贊,後麵老莊就覺得很陌生化而看得略吃力,大概還是讀書不夠。勞先生前不久剛逝去,可惜感慨之。其著作必為不止流行於港臺之經典。
评分拎得清,講得透,真心好
评分東不成西不就。
评分此前讀過大陸各種中哲史,但直到讀勞思光這一本纔真正受益,他對百傢思想的得失評價直接提升瞭我理解中哲思想的眼光水平233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