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界的“司马迁”
罗杰•洛温斯坦的主要经历:
1989——1991年,在《华尔街日报》开辟《倾听华尔街》股票专栏
1995——1997年,在《华尔街日报开设《价值本质》专栏
1997年至今,担任smart money杂志专栏作家,同时担任《纽约时报》、《新共和》等专栏主持。
畅销书《巴菲特传》作者、《华尔街日报》著名财经记者、权威专业媒体专栏主持
罗杰•洛温斯坦在smart money杂志工作期间,通过对长期管理公司几位主要合伙人与6家主要参与救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银行高层人物的多次采访,在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帮助下,成功的创作了此书。该书当年一上市,便轰动全球。至今仍被投资者、基金管理者、金融监管当局奉为经典。
罗杰•洛温斯坦有3个孩子,现居住于新泽西州西野市。
一群华尔街投机天才的沉浮录
1位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2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位前美联储副主席,多位哈弗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教授,24位博士级顶尖套利交易员,这群华尔街顶尖的投机天才,以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为平台,共同演绎华尔街最扣人心弦的风险赌局和有史以来最受争议的投资悲壮史。
一家仅存活5年的基金管理公司,却是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套利基金;一度是华尔街备受推崇的明星、争相追逐、顶礼膜拜的对冲基金公司,最终却引发了华尔街历史上的一场灾难;一群将多变的世界视为冷血赌局的投机天才,一群有史以来智商密度最高的套利交易员,最终却输的一塌糊涂。
1994年,华尔街,一家名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成立了。这家基金是天才的“梦之队”;掌门人是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券套利之父”的约翰•麦利威瑟;合伙人包括以期权定价模型而荣膺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默顿和马尔隆•斯科尔斯以及前美国财政部长兼美联储副主席戴维•马林斯等。
这样一只号称“每平方英寸智商密度高于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梦之队,在成立之初就毫不费力的说服80名创始投资者每人至少拿出1000万美元、这些投资者包括:前贝尔斯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凯恩;美林证券在当时也购买了其一大笔股份,用来出售给自己的大客户;瑞士联合银行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定位为其最大的投资对象……
在50个月之内,该基金的资本由最初的12.5亿美元上升到48亿美元,实现了约40%的年均回报率和185%的总资本收益率。
然而,在1998年3~9月的短短6个月内,该基金却整整亏掉50亿美元,甚至在这年8月的一天之内就亏掉5.53亿美元,最后濒临破产,连美联储都不得不出面召集由14家大银行组成的银团对其救助。
《拯救华尔街》揭示投资市场上的成功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风险、傲慢与贪婪。作者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崛起以及陨落一一道来,当天才陨落,席卷华尔街的那一场灾难,到底是谁之过?《拯救华尔街》讲述的是一个有史以来最生动的资本市场案例,是一本足以让投资者、基金管理者和监管当局深思的金融巨著。
1. 依靠模型但对交易的本质不理解 a. 风险在本质上是不可定价的 Black-Scholes等数理金融模型定价的是"波动性",无法定价不确定性,市场系统对不确定性的定价是发散的. b. 只能对标的统计特征稳定(波动性可大,但不确定性不能大)的系统保险,绝不可对不确定性保险。(保险的...
评分如果作者的理解是正确的,那LTCM的策略很简单,两面下注,得到一个波动很小的金融产品组合,再用财务杠杆放大,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也就是满足“最多能输多少钱”的预期盈利最高的产品组合。理论上说,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调节风险水平,从而能对自己“量身定做”出合适的...
评分每一本谈论长期资本公司的著作,都会花些篇幅介绍它的全明星阵容:所罗门兄弟公司债券套利业务负责人梅里韦瑟及其团队,因BS模型获得诺奖的墨顿与斯科尔斯,美联储副主席马林斯…人们称之为全球“每一平方厘米智力密度最高的地方”。 长期资本公司构建了精密的定价模型,采用高...
评分LTCM是上个世纪最后十年对冲基金的传奇,无论从规模还是知名度,都可以算是hedge fund上的王冠。其兴盛和衰败都给了后人无穷教益,之后学界也作出了不少关于Effective Market Hypothesis的诸多实证研究。 70年代这门学科刚刚兴起的时候,很朴素的认为影响市场的因素是近乎无...
评分这本书英文原版2000年就有了,中文版06年又重版了。但不知为什么这本书在豆瓣上没有,于是我就加上了,顺便再写点推荐的文字。 推荐这本书基于两种推荐:其一,这本书作为书写一段历史——一个公司和一群人的历史是成功的,非常好读,还把事情描述得很清楚,把枯燥的...
可以说是黑天鹅。时间总有人无法预料到的事情会发生,再安全的交易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投资还是保守点好
评分梅里威瑟这哥们儿,5年时间为投资者带来的累积回报是-77%;在LTCM倒闭不到一年后,1999年后又成立的了一家基金,08年一年被干掉44%后关闭;2010年又成立了一家基金,仍然采取相同的策略,募了28亿美元。哎。。
评分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一本书
评分胆大妄为啊。致命的自负。
评分可以说是黑天鹅。时间总有人无法预料到的事情会发生,再安全的交易系统也会出现问题,投资还是保守点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