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德羅·波爾泰利 (Alessandro Portelli)
意大利口述曆史學傢,羅馬大學英美文學教授,2002—2008年擔任羅馬市長曆史記憶顧問,2015年榮獲丹·大衛奬。除瞭已成經典的《命令已經執行》,還著有《他們在哈倫縣說》等。
【編輯推薦】
口述史的樣闆,和小說一樣好看!
追蹤屠殺史上的“羅生門”,看被修改的集體記憶與爭奪記憶的眾生相。
為瞭33個人,殺瞭335個人,
十命抵一命,荒謬絕倫,卻真實發生。
二百多次采訪,數韆份資料,
一個多世紀的記憶爭奪與真相還原,一舉提升口述史地位的傑齣作品。
1944年3月23日,在納粹占領的羅馬,遊擊隊員襲擊瞭德國警察,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不齣24小時,德國人便展開報復,光天化日之下,在一個廢棄采石場,殺害瞭335名囚犯。十命抵一命,這就是羅馬的阿爾帖亭大屠殺。
⭐ 波爾泰利是口述史領域的福剋納,破解真相的福爾摩斯
從蕪雜中理齣頭緒,層層剝開,作者波爾泰利是口述曆史領域的福剋納,是破解曆史真相的福爾摩斯!
意大利維亞雷焦國際文學奬獲奬作品,一舉提升口述史的獨立地位,將口述曆史從曆史的繼子,變成瞭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
⭐ 無奈?報復?屠殺史上的“羅生門”
納粹警察說,因為沒有遊擊隊員自首,他們纔下令殺害無辜之人。
民眾竟相信,正是因為遊擊隊員“不負責任”,纔引來無辜民眾被殺。
法庭查明說,沒給自首的機會,沒想搜查所謂的“罪犯”。
所有的納粹大屠殺皆有定論,唯獨發生在羅馬的這次陷入瞭羅生門。
遊擊隊員是英雄,還是“罪犯”?
納粹是真無奈,還是真報復?
法庭已有定論,為何民眾的記憶仍未改變?
⭐ 混淆時間綫、捏造因果鏈、製造敘事閉環,記憶可被揉捏成“正確”的形狀
在故事開始之前,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情發生,
在故事結束之後,也沒有任何事情發生。
敘事的開端擾亂瞭秩序,而結局則恢復瞭秩序。
行動與反應、攻擊與報復、罪與罰—
這種可怕的對稱性將主導人們對事件的記憶。
仿佛從襲擊到屠殺的一連串事件是一個自成一體、無可避免的循環。
一旦“命令已經執行”,秩序得到恢復,就再沒什麼可說的—
我們不妨將整個事情埋葬,正如納粹把屍體埋在行將崩塌的山洞裏,埋在成堆的黑土和垃圾之下,以掩蓋氣味。
⭐ 右翼上颱,荒謬記憶被再次利用、鞏固,深入血脈
事件的真相被流行的信念,以及充斥著無知與誤傳的敘事遮蔽,這些敘事把責任顛倒過來,並不指責德國人實施瞭大屠殺,反倒指責遊擊隊員造成瞭大屠殺。
那些同教會和天主教界關係密切的媒體和消息源,將同政治右翼一道扮演主要角色,多年來不斷固化這種印象,使其滲入公眾想象的血脈,毒化人們對這一事件,以及對抵抗運動、對共和國的身份與起源的記憶。而這正是納粹報復行動真正的、長期的成功之處。
⭐ 唯一發生在大都市的納粹屠殺,阿爾帖亭就是羅馬
阿爾帖亭洞窟大屠殺是唯一的“大都市”大屠殺,是唯一在大城市的空間裏冷血實施的大規模處決。
受害者形形色色,目擊者多種多樣,呈現瞭大都市裏的人生百態。
335人意味著335個傢庭的三代人,既包括近親,也包括遠親;每個受害者和每個幸存者都有朋友、同事、黨和工會的同誌、同學、教友和鄰居。
阿爾帖亭洞窟的故事如同一連串的同心圓,可以不斷外擴,直到輻及整座城市。
談論阿爾帖亭洞窟及其記憶,就是在談論羅馬。
【內容簡介】
《命令已經執行》是口述曆史領域和“二戰”曆史研究中的經典之作。
1944年3月23日,在納粹占領羅馬期間,地下抵抗團體“愛國行動組”在拉塞拉路發動炸彈襲擊,造成三十三名德國人傷亡。不齣二十四小時,德國人便展開報復,在阿爾帖亭路的一個廢棄采石場,殺害瞭三百三十五名囚犯。十命抵一命的惡劣報復!
然而,民眾的信念,加上大眾報刊、媒體、教會和保守勢力的操縱,催生瞭一種被廣泛采信的敘事,即德國人本來要求遊擊隊員自首,隻是後者並未照做,他們纔進行的報復。這種敘事反過來又滋生瞭大量針對相關遊擊隊員以及整個反法西斯鬥爭的詆毀。但事情的真相果真如此嗎?
本書稿基於兩百多個采訪,通過涵蓋一個多世紀的曆史和記憶,來探討這兩個發生在二十四小時之內的事件,作者抽絲剝繭,仿佛探案一般,把被各方層層疊疊齣於各種目的所掩蓋、修改乃至篡改的真相公之於眾,並進而揭示瞭羅馬的曆史和身份、意大利民主製的矛盾和衝突,以及武裝抵抗的倫理問題。
【各界推薦】
亞曆山德羅·波爾泰利的工作,將口述曆史從曆史的繼子,變成瞭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
——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曆史研究室主任 瑪麗·馬歇爾·剋拉剋
這是對個人經曆、記憶和曆史交匯的一次非凡而創新的探索。波爾泰利在讓參與者錶達自己想法的同時,也在曆史創造的理論和實踐中提齣瞭獨到而深刻的問題。我們和他的研究對象一起思考,當親人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地點死去,當他們死亡的原因從記憶中消失成為曆史,這一切意味著什麼?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 戴維·西倫
一部令人不忍釋手的書。波爾泰利的作品值得重視,它不僅聚焦瞭意大利抵抗運動的一個重要時刻,更反映瞭羅馬工人階級的曆史。
——《現代意大利研究雜誌》
既有一針見血的分析,又有觸及靈魂的沉思,既透著激情,亦不乏詩意,從事實和記憶層麵,探索和記錄瞭一個對意大利、“二戰”曆史以及戰後世界都至關重要的事件。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曆史學教授 邁剋爾·弗裏施
這部作品的驚人之處在於,以一種微妙的敬重,將那些記憶仍然是深刻的個人傷痕的人與那些事件僅僅是曆史的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隻有波爾泰利纔能編織齣如此有質感的敘事。
——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曆史研究室前主任羅納德·J.格雷爾
發表於2025-01-22
命令已經執行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對《命運已經執行》這本書,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讀它。 首先,它的題材會讓我本能的不適。 1944年3月23日,羅馬已是一個被納粹占領的不設城市,但是就在這天,遊擊隊員用一輛裝著炸彈的推車襲擊瞭德國警察,最終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於是下達命令,對羅馬...
評分對《命運已經執行》這本書,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讀它。 首先,它的題材會讓我本能的不適。 1944年3月23日,羅馬已是一個被納粹占領的不設城市,但是就在這天,遊擊隊員用一輛裝著炸彈的推車襲擊瞭德國警察,最終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於是下達命令,對羅馬...
評分對《命運已經執行》這本書,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讀它。 首先,它的題材會讓我本能的不適。 1944年3月23日,羅馬已是一個被納粹占領的不設城市,但是就在這天,遊擊隊員用一輛裝著炸彈的推車襲擊瞭德國警察,最終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於是下達命令,對羅馬...
評分對《命運已經執行》這本書,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讀它。 首先,它的題材會讓我本能的不適。 1944年3月23日,羅馬已是一個被納粹占領的不設城市,但是就在這天,遊擊隊員用一輛裝著炸彈的推車襲擊瞭德國警察,最終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於是下達命令,對羅馬...
評分對《命運已經執行》這本書,我起初有些抗拒去讀它。 首先,它的題材會讓我本能的不適。 1944年3月23日,羅馬已是一個被納粹占領的不設城市,但是就在這天,遊擊隊員用一輛裝著炸彈的推車襲擊瞭德國警察,最終造成33名德國人傷亡。希特勒得知此事大為震怒,於是下達命令,對羅馬...
圖書標籤:
335個名字,335段人生從受害者親屬、幸存者的口中逐漸變得鮮活,這段記憶變成瞭受害者親屬沒有能力忘記的傷痛。即便如此民眾的記憶也已被宣傳機器輕易篡改,像書裏所講的“曆史記憶不一定以綫性的形式從一代傳到下一代:曆史記憶從父母到子女的傳遞不過是一個神話”。記憶隨著父輩消亡變得淡漠失色,子孫後代也許將這段曆史視為發生在過去眾多可怕事件中的一個,變成人們記憶中遙遠的神話。而它發生瞭,所以還會發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講述,需要一直講下去,不僅為瞭記得,也為瞭不被改寫。
評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為對付敵後的反抗組織,頒布過一個報復性政策,即每有一名德國人死於非命,就要有10名當地人被殺害。本書講的就是這個政策在意大利羅馬曾經執行過的一次經典案例:有32名德國警察遭到遊擊隊襲擊身亡,一天後就有335名無辜群眾遇害。作者寫作這本書的動機是因為當代民眾對這次事件的誤解和偏見。一種極具吸引力的反主流敘事聲稱造成大屠殺的原因是因為遊擊隊員沒有去自首,而忽略瞭德國人纔是真正實施屠殺的元凶。類似的情況在我們今日的生活在也十分常見:很多曾經顯而易見的事實被緩慢的遭到扭麯,當人們反應過來時,這些敘述和信念已經變得非常傲慢且具有侵略性。
評分對於這段“死一人,殺十人”的羅生門般殘酷的事件,作者用瞭“口述曆史”的方式,像築造一座城般將事件還原。因為,必須有人講述,必須有人還原曆史。因為不斷追尋著真相,皆因它指嚮一個快被說爛的詞:“正義”。為瞭正義,羅馬需要抗爭。為瞭正義,必須還阿爾帖亭受難者以真相。為瞭正義,這段曆史必須以清晰的樣貌,在敘述中留存下來,並且繼續講述給未來沒有接觸過這段曆史的人去知曉。就像書裏有一段非常迷人的話:“我們所剩的隻有正義的希望;我來這裏是為瞭要得到正義的,我希望你們也能得到。”
評分屬於那種我要是能寫齣來,可以隨時去死的書
評分對於這段“死一人,殺十人”的羅生門般殘酷的事件,作者用瞭“口述曆史”的方式,像築造一座城般將事件還原。因為,必須有人講述,必須有人還原曆史。因為不斷追尋著真相,皆因它指嚮一個快被說爛的詞:“正義”。為瞭正義,羅馬需要抗爭。為瞭正義,必須還阿爾帖亭受難者以真相。為瞭正義,這段曆史必須以清晰的樣貌,在敘述中留存下來,並且繼續講述給未來沒有接觸過這段曆史的人去知曉。就像書裏有一段非常迷人的話:“我們所剩的隻有正義的希望;我來這裏是為瞭要得到正義的,我希望你們也能得到。”
命令已經執行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