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汀陽,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主要代錶作有《論可能生活》(1994)、《天下體係:世界製度哲學導論》(2005)、《壞世界研究:作為第一哲學的政治哲學》(2009)、《第一哲學的支點》(2013)、《天下的當代性:世界秩序的實踐與想象》(2016)、《惠此中國:作為一個神性概念的中國》(2016)、《四種分叉》(2017)、《曆史•山水•漁樵》(2019)等。2023年起三聯書店陸續齣版瞭“趙汀陽集”六種。
本書是哲學傢趙汀陽探討政治哲學及倫理學議題的一部力作。不同於大多數討論相關話題的書,趙汀陽在本書中迴到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存在論源頭,反思二者的可能性,而不是為任何價值觀或規範性作辯護。趙汀陽對生活的發問總是直達本質,能夠給齣極富原創性的思考,對當代哲學研究具有重要啓示價值。
針對當代討論不斷遠離超越性的問題、淡化自身精神性的現象,趙汀陽給齣瞭鞭闢入裏的分析與反思。他將現代政治學和倫理學的癥候不遺餘力地揭示齣來,指齣二者所討論的問題頂多算作應用倫理學的問題,這些問題不過是利益之爭或文化差異所導緻的,並不是人類社會生活根本矛盾的發源地,換句話說,這些討論沒有實踐意義,什麼也解決不瞭。因此,要從問題外部看問題,迴到存在論上去發現新的路徑和分析方法,纔能剋服“僵死的”學理討論,真正對解決問題有所建樹。
正是基於這個考慮,趙汀陽跳齣瞭爭論價值觀的老調,用博弈論的分析方法,考察哪種政治哲學和倫理學是更優的。同時,他大膽地給齣瞭自己的設想,改良道德金規則,預付人權,甚至設計瞭一種全新的“智能民主”,不可謂不走在時代前沿。閱讀下來,全書金句迭齣,時常給人以振聾發聵之感。
--
政治哲學與倫理學是與人類日常生活關涉最密切的哲學學科。有人纔有社會,有人纔有倫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最基本的即是“閤作”與“共識”,在《秩序的理由》中,哲學傢趙汀陽將政治學和倫理學的底層問題概括為“他人不同意”的社會事實,探詢閤作是怎樣達成的?共識是如何取得的?幸福是如何可能的?作者批判瞭當代倫理學對現實價值的忽視和政治學對個人理性的過分依賴所引發的問題和睏境,並主張迴歸這兩門學科的形而上學基礎,以尋求可能的改進方案。通過博弈論的推論方法,作者給齣瞭“人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改良版金規則、人權預付等方案,並設計瞭一種智慧民主,以更好地與一個良好社會所需要的普遍閤作關係相適應。最能兼容這三種可能方案的社會製度,是“天下”製度,這是作者針對政治與倫理睏境給齣的最終改良方案。
本書對當代政治哲學及倫理學的癥候給齣瞭犀利的批判與反思,以“從問題外部迴看問題”的方法,在存在論層麵設計瞭一些精彩的解決方案,是趙汀陽“第一哲學係列”的又一力作。
發表於2024-12-22
秩序的理由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政治並不必然地意味著權力鬥爭,而是“聯閤如何可能 行動如何可能”,麵對“他人不同意”的天塹,我們的迴答或許不該是“如何戰勝/打倒對方”,而是接受交流的有限性,去找尋自我否定與變革的契機——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評分以為是新寫的,結果是論文集。他人不理解、他人不接受、他人不容忍、他人不同情等等均是重要問題,並非“他人不同意”所能涵蓋。另外,有些情況下的他人不同意也無關緊要,如犯罪者不同意對自己科處刑罰。聚焦於同意,其實也就意味著沒有脫離傳統的契約論範式。
評分以為是新寫的,結果是論文集。他人不理解、他人不接受、他人不容忍、他人不同情等等均是重要問題,並非“他人不同意”所能涵蓋。另外,有些情況下的他人不同意也無關緊要,如犯罪者不同意對自己科處刑罰。聚焦於同意,其實也就意味著沒有脫離傳統的契約論範式。
評分政治並不必然地意味著權力鬥爭,而是“聯閤如何可能 行動如何可能”,麵對“他人不同意”的天塹,我們的迴答或許不該是“如何戰勝/打倒對方”,而是接受交流的有限性,去找尋自我否定與變革的契機——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
評分以為是新寫的,結果是論文集。他人不理解、他人不接受、他人不容忍、他人不同情等等均是重要問題,並非“他人不同意”所能涵蓋。另外,有些情況下的他人不同意也無關緊要,如犯罪者不同意對自己科處刑罰。聚焦於同意,其實也就意味著沒有脫離傳統的契約論範式。
秩序的理由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