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宗友,安徽金寨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教师。现致力于目录学与经学文献研究。后记
序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古典文献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以一种相对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且通过传抄、印刷、编辑、整理、诵读、研究等传播方式,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参预了对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塑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文献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具体文献的传承,参预了对中国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响了中国人对自身心理情感与思想文化的民族认同;而且,作为文献著录和书籍传承的重要支撑的目录学,也一贯致力于整合林林总总的固有文献与已有知识,使之系统化与合理化,与此同时,其自身还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与学术框架。有鉴于此,几年前,当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正式实施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研究计划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同人们集思广益,提出以“文献传承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为名设立子课题,并很快通过了专家组的立项论证。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就是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后记
本书是在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答辩)的基础上,根据答辨委员会的意见改定的。我的导师徐有富先生,斟酌选题,精心指导,并三次校阅全稿,为论文的完成付出了大量心血。本所学术前辈周勋初先生,除提供相关资料外,还明示了论文提升与今后治学的门径;卞孝萱先生也关心本书的完成与出版。在论文写作阶段,我曾屡就经学及目录学问题,分别向徐兴无教授、武秀成教授请益,受教殊多。答辩之前,姚松老师、徐雁平老师等,都提出了修改建议。答辩委员会赵生群教授、陈书录教授、蒋广学教授、莫砺锋教授、程章灿教授等先生,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此后又承武秀成教授通读并删润全稿。故本书得以杀青,完全是诸位师长悉心指导的结果。中华书局周杨先生,为本书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金程宇先生、袁明嵘先生,为本书插图提供了帮助。在此谨申谢忱,以志永怀。
多年来,我的家人一直与我甘苦与共,给予我最无私的支持。希望本书的出版,能给我的家人以及关心和支持我的朋友们,带来些许慰藉。
论文及书稿撰写期间,对前人及时贤研究成果,多有引据,文中均予标出,在此一并致谢。近来得读台湾学者杨果霖先生的专著,深佩其全面与细致,可增益拙稿者颇多,因不敢掠美,故仍以文稿原貌付梓。限于水平,本书一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我期待着教正。
发表于2024-11-21
《经义考》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文献学 经学 目录学 朱彝尊 經義考 清代 經學 论文
序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古典文献对中国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以一种相对集中而凝固的方式保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而且通过传抄、印刷、编辑、整理、诵读、研 究等传播方式,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而参预了对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和思想文化内涵的塑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在文献传承的过程中,不仅各个学科领域和各种不同类型的具体文献的传承,参预了对中国文化之民族特色的塑造,并影响了中国人对自身心理情感与思想文化的民族认同;而且,作为文献著录和书籍传承的重要支撑的目录学,也一贯致力于整合林林总总的固有文献与已有知识,使之系统化与合理化,与此同时,其自身还构成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与学术框架。有鉴于此,几年前,当南京大学文学院(当时的南京大学中文系)正式实施国家“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研究计划时,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和古典文献研究所的同人们集思广益,提出以“文献传承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为名设立子课题,并很快通过了专家组的立项论证。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套“文献传承与文化认同研究丛书”,就是这一子课题的研究成果。
统计表格细致入微,不知是出于手定还是数据库检索。考证精当,体系不足。
评分精审,细致,注重学术源流,高屋建瓴。
评分非常扎实的文献学博士论文,考证细致,可总觉得缺少了点义理,中规中矩,难以给人以方法论上的启示。
评分统计表格细致入微,不知是出于手定还是数据库检索。考证精当,体系不足。
评分精审,细致,注重学术源流,高屋建瓴。
《经义考》研究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